商业

美国关税对中国“绿色”产品有何影响?

美国将大幅增加中国电动车、太阳能电池板等产品进口关税,此举会对中国制造业、贸易、气候外交带来什么影响?五位中外专家分享了他们的看法。
<p>在2024年纽约国际汽车展上,人们在观看展出的电动车。图片来源:Anthony Behar / Alamy</p>

在2024年纽约国际汽车展上,人们在观看展出的电动车。图片来源:Anthony Behar / Alamy

5月14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大幅提升系列进口中国产品的关税,其中,大多针对的是“绿色”或者低碳技术产品。关税将自8月1日起生效,包含了对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分别征收100%、25%和50%的关税。而受影响品类中国商品还包括医疗用品、钢铁和铝制品以及船用起重机,进口商将必须向美国政府缴纳既定比率的税费。

这一关税将降低相关产品的竞争力,将它们挡在了美国市场之外。

这除了标志着中美紧张局势蔓延到新的领域,还将对全球能源转型、气候外交、拉丁美洲的制造业和贸易关系、以及21世纪技术发展的实质产生影响。

就此,对话地球采访了欧洲、中国以及拉丁美洲的专家。

贝琳达·夏裴(Belinda Schäpe)

中国气候政策与中欧关系独立专家、顾问

Belinda Schäpe
图片由贝琳达·夏裴提供

近日,美国对绿色技术加征关税,标志着中美贸易战进入了新的阶段,这或将导致美国国内已经落后的能源转型更加步履缓慢。人们欢迎的是产业良性竞争,但美国目前的政策怕是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尽管《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提供了巨额补贴,但新的关税会让美国的绿色技术价格变得更加昂贵,从而阻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而欧盟不应在气候目标问题上退缩,而是应当找到自己的方式来应对中国在绿色技术领域的统治地位。

欧盟需要谨慎地在供应链韧性与气候韧性这两个目标之间寻求平衡。草率地将中国从绿色技术供应链中排除出去或将威胁欧盟的气候目标。要想不影响自己的气候目标,欧盟就需要务实地看待中国绿色技术带来的威胁:尽管在某些货品上,对中国的依赖或将带来经济和战略上的风险,但对于其他品类来说,情况或许并非如此。为了确保平稳的能源转型,中短期或许无法避免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中国,尤其考虑到中国在国际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要想实现这些供应链的多元化就离不开全球性的伙伴关系,尤其是与全球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伙伴关系,而这需要以金融实力和创新为支撑,而非新的关税。

随着中美紧张局势升级,中欧关系在维持气候合作和外交对话的连续性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美即将在绿色技术领域展开对垒,这或将影响全球气候合作。如果特朗普第二次当选美国总统,美国有可能会放弃其气候承诺,中美之间为数不多的几个依然活跃的工作组之一也将随之终结。如果中美气候合作破裂,欧盟将有责任与中国展开更密切的合作,推进全球气候行动,并敦促中国兑现其气候承诺。欧盟应当做好准备,维护其气候领袖的地位,同时谨慎应对贸易紧张局势。

姚喆 (Yao Zhe)

绿色和平东亚分部全球政策顾问

Yao zhe
图片由姚喆提供

美国大选到来之际,拜登总统升级中美绿色产品贸易争端的决定,是一次风险极大的押注。对华强硬或许可以赢得一些选民的选票,获得短期的政治利益,但也将失去中国在气候合作方面的信任。中国预计将对新关税采取反制措施,但中美气候对话还将继续。不过,如果绿色贸易争端持续升级,可能阻碍两国达成任何实质性的气候协作行动。

中美气候对话目前有了新的牵头人。现任美国最高气候问题外交官约翰·波德斯塔(John Podesta)还负责执行《通胀削减法案》。他的双重身份将不可避免地拉近贸易与气候对话的关系,这将对给双边气候合作的韧性带来严峻考验。

气候问题是艰难时期稳定两国关系的特殊纽带。但近来美方的动作,包括用“产能过剩”(overcapacity)向中国施压以及大幅增加中国电动车和太阳能电池的关税,都释放出自相矛盾的信号。

竞争或许将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美关系的基调。但那并不意味着两国必须在方方面面都针锋相对。在气候问题上,甚至是在绿色产业,两国仍有充分的理由展开密切合作。

中国企业正寻找机会,在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外市场建立合资企业和生产中心。这将有助于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和推动经济增长。如果中美两国的企业有意愿合作,政治不应成为阻力。

大卫·田(David Tyfield)

兰卡斯特大学可持续转型和政治经济学教授

David Tyfield
图片由大卫·田提供

美国对中国电动车新征收的关税显示,美国有越来越多的有影响力的声音意识到,电动车的重要性远不止是对长期存在汽车技术的微小升级。

目前,我们站在了电动车社会技术演进的起点。在数字化时代,它们越来越有可能成为“轮子上的超级计算机”。因此,电动车不仅是21世纪关键的出行产业和地缘政治竞争的核心,它们还是塑造城市生活形态、未来“良好”愿景的关键技术,也会进一步影响全球秩序和力量。

鉴于当前和新兴超级大国在全球观上根本不匹配,我们看到围绕电动车的竞争不断升级,并逐步走向“战略脱钩”,这都不让人惊讶。这种竞争不仅会涉及电动车的未来形态,还会反过来塑造未来世界。

在“全球电动车竞赛”中,美国的坚定参与是受到欢迎的——这并不是因为电动车推广的速度,也不是因为美国的创新在某种意义上“更好”,而是这至少为电动车的质量塑造,确立了一个有意义的竞争平台。它还确保了这一关键技术的发展轨迹,不会只默认符合中国的需求。

然而,这种保护主义策略存在被他们自己挫败的风险。这是不可避免的,目前摆在台面的并不是中美合作的“最佳情况”——即双赢且风险最低的策略。

因此,这一最新举措如何影响全球可持续出行的转型,取决于它在中期内的复杂细节。随着美国和中国提供越来越不同且直接竞争的电动车愿景,其他国家(两者都需要其市场)可能在两者之间进行平衡,从而产生积极的全球结果。但也可能出现相反的结果,即由于地缘政治分裂加剧,不信任的循环减缓了电动车普及,对这一技术产生负面影响。

总之,这次关税意味着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个全球竞争加剧的时代中,电动车普及加速或者减缓都是有可能的;只有一件事是确定的,那就是电动车产业将会更加动荡。

贺乔治(Jorge Heine)

波士顿大学帕迪全球研究学院(Pardee School of Global Studies)研究教授、波士顿大学帕迪长期未来研究中心(Parde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the Longer-Range Future)临时董事

Jorge Heine
图片由贺乔治提供

美方此举或将开启中美贸易战大规模升级的序幕,区域内所有国家都应对此提高警惕。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已宣称,如果当选,他将对美国进口的所有商品征收10%的关税,而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将征收60%的关税。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智利、哥伦比亚、秘鲁和乌拉圭在内的拉丁美洲国家,就押宝通过自由贸易和进入中美两国市场(两国经济总量占到全球GDP的40%)来增加出口和促进经济增长。他们也押对了宝。

如今,华盛顿发出的信号是,全球化与开放市场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保护主义大行其道。除电动汽车外,美国此次还将矛头指向了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等其他绿色可再生能源产品。拉丁美洲拥有绿色转型所需的铜和锂等众多关键大宗商品。因此,对这一地区而言,美国的这些做法尤其令人担忧。

对很多拉丁美洲国家来说,利用这些关键的大宗商品并使其增值,从而实现绿色经济转型,是在经历了又一个“失去的十年”之后,刺激经济增长的最佳选择。拉丁美洲国家非常希望与中美两国合作,通过发展三方关系推动这一愿景的实现——一如大宗商品需求巅峰时期这一地区国家所做的那样。

然而,华盛顿传出的信号是这种方式已经行不通。美国如今完全将国内市场放在优先的地位,哪怕气候变化和地区的绿色转型会顺带遭受影响。

恩里克·杜塞尔(Enrique Dussel)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National Autonomous University)中墨研究中心(National Autonomous University)协调员

Enrique Dussel
图片由恩里克·杜塞尔提供

过去几年中,我们经历了中美之间的冲突。很多人都在谈论“近岸外包”(near-shoring)、“内包”(onshoring)和“离岸外包”(offshoring)。我想在这场对话中加入“安全外包”(security-shoring)的说法,即将美国的国家安全置于贸易之上,并对第三方国家产生直接的影响。

美国最近希望第三方国家必须对中国采用同样的监管规则,也就是美国采取的针对中国的“投资、竞争与协同”(invest compete align)策略。“协同”会影响第三方国家,因为美国寻求的是第三方伙伴与其一起对抗中国;美国希望墨西哥能在各个领域与美国的安全外包战略保持一致。

在选举方面,拜登和特朗普都认同这一点,所以目前双方的竞争在于谁对中国更加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