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

遏制大豆毁林毁草需要全球性变革,中国理应当仁不让

作为最大进口国,中国可以通过改造全球供应链,并改变国内生产与消费来做出积极贡献。
<p>巴西塞拉多大草原上的大豆种植园。图片来源:© Marizilda Cruppe / Greenpeace</p>

巴西塞拉多大草原上的大豆种植园。图片来源:© Marizilda Cruppe / Greenpeace

25年来,中国大豆进口年均递增25%,在刚刚过去的统计年度,中国进口总量几乎达到1亿吨。放眼世界,过去一年全球大豆总产量达到3.62亿吨,比1994年增长了1.74倍。2000年以来,巴西大豆播种面积增长了1.86倍,年均递增13%。与此同时,很大程度上由于大豆种植的扩张,包括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在内的热带生态系统却快速消失。

这使人们担心:世界大豆生产能否持续?热带雨林会不会因此消亡?如何使大豆生产和贸易走上更可持续的道路,已经成为世界环境保护的热门话题。

我在2006至2017年担任中国大豆协会常务副会长,主持日常工作,在此期间除了参与国家产业政策调研,协调种植、加工、科研等领域的互助合作,还参与了世界自然基金会、保尔森基金会、荷兰禾众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发起的“中国—南美大豆可持续贸易平台”及其《中国可持续大豆指南》(国内首份此类指南)的开发研究工作,愿把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饲料需求推动大豆扩张,毁林受资本暴利驱动

二战至今,全球人口从25亿增加到76.94亿。同期全球耕地从12亿公顷增加到17.3亿公顷。全球农业生产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大豆种植面积的急剧扩大。

7683吨

2020年中国饲料用豆粕达到7683吨,年均递增7.7%。

畜牧业高速发展,饲料工业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原料。过去饲料加工的蛋白质来源主要靠鱼粉,由于海洋鱼类资源的枯竭,大豆替代鱼粉成为饲料工业蛋白质的主要来源。2008年到2020年,全球饲料用豆粕从1.51亿吨增长到2.54亿吨,年均递增4.4%;同期中国饲料用豆粕从3167万吨增长到7683吨,年均递增7.7%。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畜牧业就是用大豆蛋白去换取肉、蛋、奶。

大豆和玉米同是饲料工业的主要原料,玉米作为淀粉来源,可以用其他谷物替代,而大豆作为蛋白质原料,却没有其他更合适的作物可替代,饲料工业对豆粕的需求是刚性的。所以大豆才成为全球最抢手,最敏感的大宗农作物。

从全球大豆市场看,一方面是总量增长迅速,供求两旺;另一方面,是全球形成了统一的大豆市场,一个地方种少了,另一个地方就要多种,一个国家进口少了,另外的国家就要多进口,我们不能只把眼光停在巴西与中国,或者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涨落上。

毁坏热带雨林,主要发生在南美。但是,它不同于历史上农民为了糊口谋生的开荒,不是孤立的毁林事件,也不完全是巴西、阿根廷政府的责任。我考察过南美毁林现场。原始森林在大火中成为灰烬,千百年古树被挖掘机连根拔起,林中的动植物荡然无存,场面惨不忍睹。现代毁林开荒,背后是商业暴利的驱动,这种现象绝非南美独有。

清伐后的森林和草原面积广阔,有利于大规模种植农作物。加之大量使用除草剂、农药、化肥,全程大机械作业,南美大豆的生产成本最低,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竞争力最强。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俄罗斯等东欧国家却有大量撂荒耕地,和南美过渡垦荒毁林形成明显的反差,造成了全球农业的畸形发展。

众所周知,资本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它的流动性,资本在流动中能够整合资源,使生产得以实现;另一方面是它的掠夺性,资本向暴利领域倾泄,造成杀鸡取蛋,环境破坏。

近百年来,物种灭绝、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的残酷现实告诉我们,丛林法则不能照搬到人类社会。人类必须驾驭资本,趋利避害,通过更新理念,完善法律,利用市场的力量保护环境,实现生产可持续。

在更注重食物营养的时代,大豆不再是丑小鸭

大豆原产于中国, 8000年前的人类就在此采食野生大豆,5000年前就开始驯化种植大豆,2600年前中国人发明了豆腐,大豆与中华民族同步进化,形成了灿烂的大豆食品文化。

但是过去在一部分中国农业政策制定者的心目中,大豆是低产作物,被当作“丑小鸭”排斥在粮食安全政策之外,这造成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当前,中国大豆亩产普遍不到200公斤,远远低于玉米、水稻和小麦,似乎是个“丑小鸭”。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国产大豆含蛋白质40%,高于猪肉、牛肉和鸡蛋,更是其他谷物的数倍至十几倍。大豆还含有20%的脂肪,以及丰富的叶酸、维生素E,非其他谷物所能相比。

在全面奔小康的年代,营养健康的限制因素不再是粮食数量,而主要是蛋白质和其他营养成分的数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大豆才是食品营养中的“白天鹅”。更多地将大豆作为人的食物而非动物饲料,将同时有助于保障人类营养,并减少饲料大豆生产的环境压力。

Soya Production in the Cerrado Region, Brazil
巴西塞拉多大草原上的大豆种植园,该区域曾经生长着茂密的植被。图片来源:Richard Sowersby / Alamy

大豆可持发展需要全球共同努力,中国的角色至关重要

保护热带雨林、维持生物多样性、遏制气候变暖,事关人类的命运,维系子孙万代的幸福。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共同努力,任何一个人也不能少,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缺席,任何一个国家也不能例外。

我认为,实现全球大豆可持续发展,关键需要在以下六个方面采取行动,其中一些涉及中国国内政策和消费习惯的改变。

1. 发达国家、跨国粮商要支持南美国家保护自然的立法,拒绝采购非法毁林种植的大豆。

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圈地的原始资本积累,在国际贸易中具有资本、科技优势。南美等国家属于后发展国家,既需要开荒发展经济,同时要替世界承担保护热带森林和草原的义务。因此,世界各国都要理解南美国家的处境,帮助它们发展非农产业、扩大非农就业,减少这些国家对毁林开荒的依赖。

国际粮商要用市场的力量支持南美国家保护自然的法律和现有倡议,拒绝采购非法清伐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生产的大豆。中国进口大豆占世界贸易量的67%,中国企业参与了多家国际组织发起的《中国可持续大豆指南》的研究,提出了为保护生态、培肥土壤、防止化学和生物污染,保证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也制定了相应的衡量指标。中粮、中储粮、九三粮油等中国企业也分别在本企业的采购目录中明确表示,拒绝采购非法毁林种植的大豆。这是维护世界大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行动。

2. 拓展大豆种植范围,与东欧、非洲等国家合作,复垦那里的大片撂荒耕地。

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为中国与欧洲、非洲国家开展农业合作提供了新机遇,中国农业院校,中国的农业企业正在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开展农业合作,大片的撂荒地、宜农荒地正在得到开发利用,随着品种的改良,栽培技术的提高,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将不断释放出大豆生产潜力。俄罗斯目前年产大豆仅400多万吨,对华出口仅80万吨,而其对华出口潜力可达2000万吨。仅俄罗斯的发展就能稳定中国进口货源,减少南美毁林的压力。

3. 调整粮食安全政策,变补贴产品为补贴合理轮作。

鉴于中国国内生产的大豆主要用于食品,玉米主要用作饲料,所以不必在粮食安全计划中区分大豆和玉米,朝三暮四调整补贴标准,让农民不断面对“种大豆,还是种玉米?”的选择。实践证明,在东北地区大豆、玉米轮作是养地高产的成功经验,对玉米的高补贴政策会导致玉米连作,对大豆的高补贴又会导致大豆连作,违反合理轮作的自然规律。建议国家把玉米、大豆“粮食补贴”变成大豆、玉米轮作栽培培肥土地补贴,这样可以避免大豆玉米补贴政策上的纷争,使农民安心种地,凭勤劳和智慧增产增收,从而稳定大豆与玉米的生产。

4. 严格大豆贸易执法,保证中国食品大豆产业健康发展。

大豆产业已经发生分化,形成了食品大豆和饲料大豆两种生产格局。食品大豆与饲料大豆是两类品种、两种用途、两种市场、两种价格,两种产业政策也泾渭分明。

饲料大豆占全球大豆总产量的80%左右。中国从美国、巴西、阿根廷进口的大豆,几乎全部是饲料大豆,按照法律规定这种大豆进入中国都必须进压榨厂,不允许流入市场。这些大豆经过榨油加工,豆粕几乎全部作为饲料的原料。

食品大豆的世界主产区则在中国,中国种植的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全部用于食品加工,欧洲食品加工企业大量进口中国的食品大豆蛋白,中国食品大豆蛋白在全球拥有50%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在国际市场,食品大豆的价格一般高于饲料大豆800元/吨以上。所以,一些不法商贩,冒着违反国家《农业生物转基因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条例》、《办法》)法律的风险,搞鱼目混珠,牟取暴利。这种违法行为扰乱大豆产业格局,严重损害食品大豆种植者的利益,严重危害大豆食品安全。建议国家海关、市场监管部门、《条例》与《办法》执法机构,主动出击打击不法行为维持好大豆市场秩序,确保中国食品大豆产业不受损害。

5. 发挥中国大豆食品文化的优势,大力推进“双蛋白食品营养工程”。

大豆食品文化是中国食品文化中的瑰宝。中国人发明了豆腐、豆浆、腐竹、豆豉、豆酱等生产工艺,形成了灿烂的大豆食品文化。中国大豆食品文化正在走向世界,成为植物基蛋白食品潮流的主力。

中国政府正在实施平衡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摄入的“双蛋白工程”。大豆蛋白本身含有人体必须的9种氨基酸中的8种,适合直接作为食品。有专家认为,用豆粕做饲料,每2到4公斤大豆蛋白才能换回1公斤动物蛋白,这种用大豆蛋白生产动物蛋白的方式是一种资源浪费。而“双蛋白”营养结构,则会有效利用植物基蛋白,合理调整食品中动物基蛋白比重,促进人体健康。这意味着每增加1吨的食品大豆加工,有望节约动物饲料中2-4吨大豆的消耗。

建议国家把发展大豆食品加工与发展畜牧业放在并重的位置,鼓励科学家与企业家结合,提升传统大豆食品加工工艺,提高传统大豆制品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大豆养分直接转化为植物肉、植物奶、多肽、氨基酸、大豆卵磷脂,完善健康的食品结构。于此同时,不断调整畜牧业养殖结构,增加草饲动物比重,不断改良各种动物的饲料配方,提高蛋白质利用率。

6. 提倡节俭,减少餐桌厨房的食品浪费。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前不久公布的一份报告,不包括家庭厨房,仅中国城市餐饮业每年浪费食物约340-360亿斤,另据高校调查,家庭厨房浪费约17%,酒店餐桌浪费超过20%。同时,根据国新办的数据,中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人群超过50%,城乡各年龄段居民超重肥胖率持续上升。

如果这种浪费减少一半,全国会节约粮食6000多万吨。用这些节约下来的粮食面积种植大豆,可以大幅度减少大豆进口,会有效缓解全球大豆的供求矛盾。所节省的肉类、油脂还意味着节省大量作为饲料的大豆。所以,遏制食品浪费就是保护热带雨林的绿色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