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

海外中国企业需要“行为准则”

海外中国企业应采用自愿性可持续标准,以此提高自身形象,推动低碳发展。
<p>图片来源:<a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asiandevelopmentbank/8428330761/in/album-72157632648335478/" target="_blank">Asian</a><a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asiandevelopmentbank/8428330761/in/album-72157632648335478/" target="_blank"> Development Bank</a></p>

图片来源:Asian Development Bank

在中国市场上,尤其是食品行业,自愿性可持续标准正越来越多地为类似星巴克玛氏这样的全球性企业所采用。此类标准不仅能带来商业、环境和社会回报,还能帮助中国为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设置规则,但大部分中国企业很少使用、或者根本不知道这些标准。同样的,和一些欧洲国家相比,大多数中国消费者似乎也很少意识到此类标准的存在,更别说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了。

由于中国政府决心深化国内改革,市场机制的作用得到了重视,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国有和私营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鼓励之下走出国门。在这样的背景下,采用自愿性可持续标准将有利于维护中国的国家形象,确保其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声誉。

标准为何重要

可持续标准为行业设置最佳实践标准,是检验全球供应链上的商品和服务是否有利环境社会发展的有效工具,林业产品和渔业可持续标准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大多数自愿性标准,如雨林联盟认证UTZ认证以及森林管理委员会(FSC)的认证,都是由私营的多方机构或大型企业建立,成员遍布全球各地,以此吸引高价值的细分市场,进而以带动行业对一些道德问题做出反应。现如今,这些标准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商界强制实施的标准,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消费者需求的推动。

作为一支新兴力量,中国已经开始按照自己的步伐,逐步实施自愿性可持续标准。这个国家已经越来越多地意识到,自愿性可持续标准是构成竞争力、企业社会责任以及低碳、节能发展新模式的基本要素。

中国虽然经验还不足,但其在可持续性认证过程方面的参与能够为全球经济转型做出贡献。《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执行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让其能够形成自己的社会和环境标准。这一过程意在重振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伙伴关系,需要北半球各国和南半球新兴国家公私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一致行动。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政府和商界领袖与国内外非政府组织通力合作,可共同探索有意义的方式,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愿性可持续标准。如果没有中国在制定可持续标准等方面的全方位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实现将变得更加困难。

中国国内已经出现了巨大的机遇。市场发展繁荣,高端消费者对优质食品和其他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些都呼吁着产品认证和质量追溯服务的出现。虽然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以及国家发改委(NDRC)等几个部门都已经出台了绿色采购和消费的官方指南,但将这些文件付诸实践的具体行动计划仍然缺失,这就给国际自愿性可持续标准填补这一缺口留出了一定空间。鉴于中国强大的政府权威和集权体制,相关国际机构如果能取得政府支持,自愿性可持续标准对消费者和企业的说服力将会更强。

中国基础设施行业的“行为准则”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制造部门拥有一定比较优势,且正在大力推动国际产能合作。鉴于现有的自愿性可持续标准大多集中于林业、农业和渔业产品,中国需要担任起领头羊的角色,在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也建立起一套可持续发展行为准则。尤其是,中国应该将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融入重点基础设施工程的生命周期之中。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引起了一些环境担忧,但同时它也为建立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的共同行为准则提供了机会。这非常契合“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的宗旨。该文件表示,中国将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赤道原则等现有的关于基础设施的国际标准目前还没有为中国企业和银行所广泛接受,中国基础设施行业的领军企业应该和国家开发银行以及中国进出口银行合作,以现有的最佳实践为基础,摸索出一套指导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的共同行为准则。与此同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以及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新兴多边金融机构也应优先考虑投资遵守此行为准则的项目。

摆在面前的还有几个重大挑战。最为突出的可能是不同地区标准的执行问题,这已经成为在中国运营的国际可持续标准组织普遍关注的问题。以森林管理委员会标准(FSC标准)的实施为例,中国于2013年推出本国的FSC国家指标草案,供森林管理委员会国际董事会讨论。这虽然被认为是一项积极行动,但问题依旧存在。如和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相比,其他省份FSC标准的实施将面临完全不同的挑战。山东省临沂市的FSC认证项目要求每户林业种植家庭划出10%的林地(约1英亩)加以保护和恢复,这一行为可能会导致当地家庭收入减少,因而很难执行。如何将当地农民的利益纳入这一程序并加以更好地保护目前还有待分晓。鉴于中国尚未加入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有关公约,所以涉及劳工权益时,FSC标准无法全面得到落实。因此,FSC标准与中国国内的法律法规可能并不相容。

除此之外,中国消费者,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消费者对可持续性的意识还很低,这也阻碍了自愿性可持续标准的推广,这就需要地方层面推行更加有效的社区参与。更重要的是,中小型企业对供应链成本的增加极为敏感,除非大多数同行都接受,否则他们不会愿意接受新的做法。在产品和市场份额方面,仅少量中国企业拥有全球性的影响力,这也降低了其他企业执行自愿性可持续标准的动力。

尽管挑战重重,但近年来国际可持续标准团体和中国政府之间的合作已经有所加深,这一点着实令人鼓舞。为了展示自愿性标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能力,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管委员会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CCAI)全球可持续标准联盟(ISEAL联盟,即全球可持续标准协会)于2016年6月22日在北京合作举办了一场高级别论坛。在这场论坛上,两个机构共同发布了“设置社会和环境标准:全球可持续标准联盟良好行为规范”的中文译本,以更好地指导中国相关方面公平、透明地设置并优化自愿性可持续标准。

 

翻译: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