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对话启动海洋项目之际,总编伊莎贝尔·希尔顿讲述海洋保护为什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p>来自220亿个自动识别系统的卫星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捕鱼活动地图。(图片来源: <a href="http://globalfishingwatch.com/"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data-saferedirecturl="https://www.google.com/url?hl=en&amp;q=http://globalfishingwatch.com&amp;source=gmail&amp;ust=1519985523213000&amp;usg=AFQjCNEchFHDtMpo6zvfFRGBy2fIkr8qkQ">Global Fishing Watch</a>)</p>

来自220亿个自动识别系统的卫星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捕鱼活动地图。(图片来源: Global Fishing Watch)

2006年,伦敦和北京的几个友人一起创办了中外对话网站。当时,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真正的中英文双语环境网站,致力于突破语言、文化和地理的障碍,促进气候变化和环境领域的思想交流。

依托伦敦和北京的小团队,我们着眼于全球范围内的危机。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要做这件事,从对话中又学到了什么呢?

起初我们的想法是,我们的星球属于居住在这里的每位公民,而且每位公民都有权就其发展方式持有和表达他或她的观点。

但在真正的对话中,与表达同等重要的是倾听。通过倾听,我们相互学习,并从中发现改进的方式。

我们采取完全双语的模式,是因为我们认为,对话应秉承相互尊重和公平的原则。为此,就要求一种语言不该有超越另一种语言的特权:我们尽可能做到,每位读者,无论其使用何种语言,都能在网站获得同样的体验。

这种方式为何如此重要?这是因为,当时中国即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但却仍在走高碳排放的发展道路,产生大量垃圾和污染。如果继续下去,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将无法避免。

但站在北京的人们不一定这么看,他们看到的是发达国家的高人均排放量和更久远的污染排放史,并将自己的发展道路视作自己的权利。

另一方面,不论是在纽约还是伦敦,人们关注的是中国的总体排放规模,认为如果中国不采取行动,那么他们所采取的或说服他人采取的减排措施都是徒劳的。那些气候变化怀疑论者借机指出,英国全年的排放量仅仅是中国的一小部分,这成为他们不作为的理由。

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这样的对话无法为任何人带来宜居的未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是我们生存之本。改变行为的第一步是改变我们的观点。

只有通过对话,我们才能对面临的挑战达成共识。这些挑战依然严峻,但我们在过去12年取得的进展也非常可观。中外对话成立时, 中国还停留在“先发展后治理” 的发展思路上。而现如今,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则成为了发展纲领。这要归功于那些具有远见卓识和坚韧不拔毅力的人们。他们看到可持续的未来需要一条不同的发展路径,并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去尽力说服他人。虽然前路漫漫,但如今中国已经可以帮助他国,共同迈向更美好、更清洁和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今天,中外对话开启了一个全新、但同样艰巨的项目,即“中外对话海洋”项目。

海洋所处的状况与我们初创时气候的状况惊人地相似:地球上的生命依赖于海洋的健康,而海洋正处于危机之中。它占地球表面积的70%,我们传统上认为海洋不仅是浩瀚的,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我们心安理得地攫取海洋带来的好处,却忘记了它对陆地上的生命是多么重要:我们呼吸的空气有一半都是海洋提供的;它吸收了大部分多余的热量,以及人类排放的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碳(CO2);在错综复杂的生态系统中,海洋中蕴藏着全球80%的生物多样性;它为我们提供了食物和交通网络,并决定着地球的气候和天气系统。

然而,我们却仍对海洋进行过度开发,把它当成一个巨大的垃圾桶。如今,我们比以往更有能力探索和发现海洋的状况。但获得的信息却令人担忧。水体温度逐渐升高,全球海洋中普遍存在的塑料污染问题,富营养化导致大量无生命迹象的“死亡区域”,水体酸化威胁着贝类生物的生存,珊瑚礁、以及它们所提供的重要的产卵和育苗区都遭到了破坏,过度捕捞和沿海水域的退化。这些都是人类活动对海洋的破坏,它们正威胁着陆上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它也是影响海洋环境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捕捞船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类消费、加工和出口国。同时,中国也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从化肥排污到塑料和化学污染。缺少中国,问题将无法解决;但这也不是仅属于中国一国的责任。

海洋是我们共同的资源:我们共同利用它,也都有责任来保护它。我们如何保护海洋及海洋生物,将决定海洋能否继续维持我们的生存——或者渐渐的,它将无法赐予我们赖以生存的氧气、食物和气候。

自2006年成立以来,中外对话一直用中英文发布有关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和气候挑战的文章。我们认为对复杂问题的共识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展开合作的重要基础。我们关注中国和全球海洋问题,都基于同样的精神和一个不可否认的前提,即如果没有中国,全球海洋危机的诸多方面都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帮助世界海洋恢复健康是一项全球性挑战,需要来自包括商业、政府、民间组织、学界以及普通消费者在内的很多部门的努力。我们将发布有关污染、捕捞、气候变化、海洋治理和保护等关键问题的文章,探讨全球海洋危机的影响,当然其中包括对中国的影响。

海洋问题的源头在于陆地。我们需要从这里出发探寻解决之道。真诚期盼您能加入我们的行列!

翻译:于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