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的研究和写作都是在中央政府3月5日发布工作报告之前完成的。
“新能源汽车”是今年中国各省级政府与工商学界最关心的能源热点,而氢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样受到了不少关注。
全国两会3月4日在北京召开,而以上发现是中外对话在对各个地方两会已经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提案进行梳理后发现的亮点。
全国两会是中国最为重要的年度政治和立法会议。作为其前奏,1月举行的地方两会聚焦的通常是中央政府在过去一年里的所做出的关键指示。因此,在地方两会上出现的政府报告、提案与建议可以为全国两会可能出现的要点议题提供线索。
中外对话的分析发现,有大约八成的省级政府有计划在2024年以各种形式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而来自社会各界的代表与委员们也纷纷谏言,以帮助加快当地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相较往年,各地今年对于风电与光伏的热情有所下降,但仍处在萌芽阶段的氢能却捕获了很多省份的注意力。
2024年,中国仍然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的主席国。在各省的报告与提案中,生物多样性、水域保护与国家公园也是频频出现的词汇。
快车道上的新能源汽车
今年,共有26个省级政府在工作计划中提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侧重点从扩大产业链到拉动消费各有不同。
例如,四川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名为“电动四川”的行业行动,以进一步加强充电与换电设施的建设,并拉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虽然四川省已经是中国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之一,但当地省政府希望继续扩大其电池产业。四川政府正在着手、通过与宁德时代等大型企业合作建厂,将有550万人口的宜宾市打造成为一座“动力电池之都”。四川还计划与重庆联手创建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
在昔日的工业基地东北,著名的汽车生产大省吉林正在力挺红旗车——中国民族汽车高端品牌的电动化。吉林省政府在其工作报告中表示,将在今年推动红旗品牌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动车上市。吉林省的官方信息也显示,一个在长春新竣工的动力电池工厂将为红旗品牌的拥有方中国一汽生产比亚迪的拳头产品:快充刀片电池。
另一方面,参加地方两会的委员与代表也在呼吁各自政府抓住新的行业契机。比如,河南省政协委员、当地大型企业科隆集团的董事长程迪建议当地政府前瞻布局钠离子电池产业。钠离子电池产业的优势在于它不会使用到目前各国纷纷关注的关键转型矿产:锂。程迪对当地媒体大河财立方表示,此举可以为该省的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重庆市政协常委、民盟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教授博导王林则建议重庆与成都一起打造一个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根据2020年十一个部门联合印发的一项发展战略,智能网联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
“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中国各省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集体热情与该行业的经济驱动力紧密相关。上海知名的财经媒体第一财经在去年11月的一篇报道中指出,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了“引领地区增长的支撑”。
冯雷是总部位于杭州的火石创造产业研究院的副院长。他告诉第一财经,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而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地方政府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刘岱宗是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的东亚区首席代表,该研究所是一个旨在推广可持续交通方式的非营利组织。他对中外对话说道:“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结束了增长缓慢的发展初期,越过了拐点,进入了井喷式增长期。”他表示,很多省份目前都希望可以趁着这段快速增长期“分一块蛋糕”,所以均纷纷布局新的计划。
然而,也有官员担心,这个领域的热度过高。今年1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就指出,部分地方和企业存在“盲目上马、重复建设”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情况。辛国斌同时提醒,“外部”的消费需求不够旺盛,且中国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还没有实现盈利。
刘岱宗指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即所有销售的汽车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在去年超过了30%,并可能在未来五年以约每年10%的速度增长。
“这意味着我们可能在2025年就见到50%的渗透率,比国家的目标提早10年。而再过10年左右,渗透率就可能达到80-90%。”刘岱宗解释道,“所以对于一个汽车生产线来说,10年之后它会存在大量的风险。”
拉动消费
去年下半年,中央政府发出了多项指示,以拉动新能源消费。比如,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一个行动方案,将“支持和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列为汽车行业稳增长的首要举措。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作为国家今年的经济任务之一。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何从首都北京到西域宁夏,共有21个省份有计划拉动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与推广。
刘岱宗说道:“新能源汽车有一个特点,它的产业链很长。这意味着,拉动消费端可以创造很多劳动岗位。”
不同省份正在以不同方式刺激市场。比如,浙江省提出,将在今年新建2万个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其中1万个以上将位于农村;而中国首个提出燃油车禁售时间表的省份海南省则着眼建立一个新能源汽车租赁体系。
在未来的一年里,更多新能源汽车很可能将出现在小型城市、乡镇与农村的道路上:从甘肃到广西,八个省级政府表示会推动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品”的“下乡”。中央政府从2020年就一直在力推该行动,并在去年提升其推进的速度。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常务副秘书长刘小诗对中外对话指出:“我们预计,今年三四线城市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过三分之一,这会提供新的市场范围和市场机会。”
受宠的氢能
新能源汽车赛道热到发烫的同时,前几年聚集了大量关注的风电和光伏在今年得到的关注相对有所下降。虽然仍然有十几个省份明确在工作报告里提到要推进风光基地的建设,特别是对深海风电的开发,但鲜有地方计划继续扩展相关的产业链。
“风光经过近15年的迅猛发展,技术已经相对成熟,相应的各大业主也已经圈定了资源,地方政府能拿出来的新资源不多,” 一家新能源咨询公司的经理告诉中外对话。
“再加上电价已经平价(即电价无政府补贴),企业利润率也相对较低,不能像以前那样用投资设厂的方式换取地方政府的资源了,” 这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继续说道。
基于绿氢的绿色甲醇、绿氨等是行业发展的热点冉泽,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技术创新主任
虽然还处于萌芽阶段,氢能却捕获了大量的地方关注。比如,新疆的克拉玛依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乌鲁木齐市和哈密市正致力成为氢能产业示范区。煤炭大省山西也正在酝酿建设一个覆盖氢气的制造、储存、运输、加工和利用的“全产业链”。总共有13个省级政府在各自的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发展氢能的计划。
“目前,基于绿氢(指利用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得到的氢气)的绿色甲醇、绿氨等是行业发展的热点,” 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技术创新主任冉泽对中外对话表示。“当前,用绿氢制取、氢能储运成本依然较高,未来还要进一步降成本,而且要重点减少生产和储运环节的氢气泄露。”
冉泽进一步指出,不止中国,全球发展氢能产业的热情都很高。“氢能的优势是可以被用在难以减排的领域,比如工业和长途运输领域的脱碳。”
氢能蓝图
在勾画氢能蓝图的不仅只有地方官员,省级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也同样雄心勃勃。根据《文汇报》的报道,民革上海市委会副主委李国华在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建议,将这座全国金融中心建设成一流国际氢能城市,同时战略布局氢能长三角一体化,以竞逐全球“氢经济”高地。人民网报道的指出,吉林省政协委员王振新则呼吁该省在氢能领域抓紧机遇,打造“北方绿色氢谷”。类似的声音也出现在北京和山东的省级两会和武汉的地方两会期间。
“近年来,新能源发电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成功,极大地激发了地方政府对新型能源技术投资的积极性,”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助理教授吴微对中外对话表示。“部分地区提出发展氢能产业集群,也是想能够提前布局相关赛道,获得区域竞争优势。”
包括江苏、辽宁和河南在内的省份都有将氢能与储能技术联动发展的计划。在这种设想下,工厂可以利用富余的风力或光伏发电制成氢气,然后将氢气储存起来;在电力紧张时,这些氢气可以通过燃烧或燃料电池等方式被转化成电能。
吴微表示,和其他储能方式相比,氢气可以储存能量的时间相对较长,但其也面临挑战:氢储能目前的市场需求不明显,未来的市场需求也可能很有限;较高的生产成本可能会持续影响可再生能源制氢以及其下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他提醒道:“目前部分地区对发展氢能的热情可能会导致大量的无效投资(即没有市场需求的投资),增加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深入
中国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的主席国,而其主席位置将在今年10月交接给举办COP16的哥伦比亚。因此,保护自然成为了中国各省的另一个关注点。
在大多数省份的两会举行前夕,中国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以完成其在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的承诺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该行动计划要求,“到203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有关领域中长期规划”。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所的学术所长黄宝荣告诉中外对话,此举标志着,中国政府已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视为是一项贯穿各级政府职能并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国家战略。
在今年的工作报告里,有九个省级政府提出要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另有18个省级政府在计划或推进国家公园的建设。
例如,江西省计划建设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并推广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开发模式。该省份目前正在建设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江西部分,该公园内栖息着黑麂和藏酋猴等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
高海拔的青海省则提出要在今年完成550万亩以上的国土绿化及生态修复治理。由于青海是中国三条重要河流——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因此有“中华水塔”之称。该省承诺会保护和修复三江源(即这三条河流源头汇水区)的生态系统,并建设和管理好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是中国正式批准的第一批国家公园之一。
黄宝荣谈道,各地高涨热情反映了地方政府对于落实中央层面有关生态文明建设指示的决心。同时,国家公园创建区大多地处偏远、发展机会有限,“创建国家公园在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将给地方政府发展自然教育、生态体验等绿色产业带来机遇”。
民间热情高涨
黄宝荣表示,生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引起了学者、商界等民间人士在提案上对生态问题的高度关注。
例如,根据云南网的报道,来自云南的植物保育研究人员廖勤昌就在今年的云南省两会期间建议当地政府通过整治非法网络交易来保护野生植物。“一些商家借助网络平台公开售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 廖勤昌说道。
在云南一个自然保护区工作的刀蕾则建议省政府建立统筹的工作机制,一盘棋推动“以竹代塑”行动。
来自民间社会的声音“有助于中国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黄宝荣说。
来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研究所的三位专家在一篇发表于《光明日报》的联名文章里提到,自从中国在2018年开始推进COP15的推进以来,各地不断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新模式,社会各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情也“呈现新高潮”。
然而,这三位专家写道,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程上仍然面临资金缺口大、各地重视程度不同等挑战。因此,他们建议各级政府要持续加大投入、明确工作路径和方法并建立激励机制,以更好地开展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