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当天,我正在北京参加学校组织的交流活动。那是个让人永生难忘的夜晚:所有的北京人、外地人、农民工纷纷涌上街头,交通寸步难行。一辆国产的金杯牌老式面包车爽快的让我们搭顺风车,本来7座的车子,硬是上上下下叠了11个人,路边的警察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车子走在高架桥上,举着《号外》的人穿梭在车流中大声囔囔,从龟速前行的汽车里探出无数个脑袋兴奋欢呼……
那一夜,中国人民是多么的骄傲和幸福。
转眼10年间,中国经济实现了突飞猛进,GDP一路高歌。然而不断攀升的物价(尤其是高不可攀的城镇房价),居高不下CPI指数,频频传来的恶性拆迁事件,在中国日益活跃的互联网上一次次激起网民的热议。有这么一个段子最近在中国社交网络上被屡屡转发:“办好奥运不难,办好亚运不难,办好春运,难!”
显然,当年人民感受的国富民强的幸福感没有随着GDP成正比上涨——资源遭到掠夺,环境受到破坏,生活质量受到高物价和社会不公所挤压。
2011走进十二五时期,《人民日报》上周的文章让我们看到各地政府纷纷将“民生幸福”列为下一个五年计划的施政导向:“北京提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广东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庆宣示要成为‘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
这样的新闻自然让人欣慰,但回头看看,胡锦涛主席早在2003年已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更在随后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进一步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民生为重”不是一个新概念,但中国花了8年的时间去消化,如今决定重新出发。只盼再8年,不是又绕一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