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博客:世界自然基金会印度分部
亚洲拥有了世界60%的人口。随着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各民生类用水的不断增加,淡水资源也越来越捉襟见肘。而兴都库什-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脉的淡水资源是中亚和南亚大部分人口生存的必须依赖。
这里的高海拔湿地(海拔三千米以上)并不为世人知晓,但却是世界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这里终年为冰雪覆盖,鸟类、鱼类、哺乳动物与人类在这里和谐共生。冰川融水经湿地缓冲汇成涓涓溪流,对像恒河、雅鲁藏布江、印度河和长江等大江大河的水文特征的形成亦举足轻重。此外,还为当地居民和牲畜提供基本的生存保障。
这些湿地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到鱼类种群,农业及河流的基础设施,洪水周期,以及河流沿岸的居民社区。随着旅游业在这个地区的飞速发展,这些脆弱的湿地和稀有的动植物群面临很大威胁。
大量的游客和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固体垃圾堆积,巨大的问题产生了,水以及其他自然资源受到污染,登山运动导致了垃圾到处飞和雪道退化现象。更甚的是,大量游客在夏季涌入景区,恰逢野生动物活动的高峰期(像育种,喂养和繁殖)。比如有时候野驴被吉普车追赶,而处在喂养和繁殖期的黑颈鹤被无处不在的游客搅得心神不安,这对这些濒危物种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了生篝火,游客们也用尽了山区附近的植被。而这些情况都因没有垃圾清理设备而愈演愈烈,游客纷纷将垃圾倒进了附近的小溪流,还有土拨鼠,老鼠,野兔或者田鼠的洞穴里。
世界自然基金会,认识到了湿地的脆弱性,独特性,以及精神文化价值,自2000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保护湿地及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通过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拯救湿地无价!”的区域性倡议,他们正在鼓励喜马拉雅山脉的包括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和中国在内的各国家政府,非政府和当地社区共同为他们的湿地负责。这次倡议更是旨在提高人们对湿地重要性以及其在河流下游扮演的根本角色的思想意识。
在湿地保护运动的第一阶段,世界自然基金会为国家政府的湿地申报提供了帮助,像拉姆萨尔湿地属于拉姆赛尔公约,这是各国政府间保护湿地条约,该条约记录了物种的多样性,例如濒危的黑颈鹤。印度的Chandertal和Tsomoriri湖,尼泊尔的Gokyo和Gosaikunda湖都属于拉姆萨尔湿地。
在实际操作层面,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当地社区,非政府机构,军队紧密合作,共同建立保护信托。其他活动包括推行当地民宿,社区管理的露营场所,提高保护湿地意识的教育性活动,固体垃圾管理计划,还为旅游经销商和其他服务机构举办培训班。
“绿色远足运动”始于2009年,旨在唤醒对喜马拉雅高海拔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的认知。通过鼓励负责任的旅行实践,减少旅游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一运动志在向旅行者和旅游从业者传播这样的讯息——“自然予我万千,我许自然宁静”。该运动起源于印度,相信很快就会蔓延至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和中国。
迈向“给绿“生态旅游的步伐尽管缓慢,但至少我们已踏上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