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末,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金)]与中国发展银行签署了一份协议。刚果(金)总理办公室称该份协议是一份“中国与刚果(金)之间开展共赢合作的框架 协议”。但是,双方却并未披露所达成的协议金额。几个月前,中国副总理回良玉曾在这个中非国家的首都金莎萨与将在本年底重新参加竞选的总统约瑟夫·卡比拉举行了会晤,并且宣布,双方“建立了政治互信,并且在各个领域扩大了彼此间的合作”。
就可以获得的资料来看,两国扩大合作的具体细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7年9月,中国中铁集团以及世界最大的水电企业—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等两家国有企业与刚果(金)的铜业企业Gécamines达成了另一份金额达90亿美元(人民币580亿元)的交易。2009年,经重新协商后,该项目金额降至60亿美元(人民币390亿元)。根据协议,中方将帮助刚果建设一系列基础设施,其中包括新矿开采、公路、铁路、水电大坝、住房、医院,以及两所大学的建设等。而作为交换,中国企业将获得1000多万吨的铜以及数十万吨的钴。
然而,这笔交易真的是一项“双赢”的协议吗?当然,刚果(金)迫切需要基础设施,而西方援助国却指望不上,同时他们又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据英国非政府组织全球见证近期发表的《中国和刚果:患难之交》 一文显示,由于缺乏有关协议的相关信息,因此很难估计刚果(金)从该协议中所获得的收益。谈判是在私下里进行的,并没有在中国企业间公开招标。而有关协议财务方面的重要细节也没有公布:如,矿产如何定价?建设的基础设施究竟有哪些?有些公路、铁路项目的细节浮出水面,但是其它规划却未公布。2008年4月之后的协议版本承诺给予中国方面19%的内部收益率。内部收益率是衡量收益情况的指标。而高收益率免除了中国投资者所承担的大部分风险,然而却没有对其计算方法加以说明。
而这里面的主要问题,用全球见证组织的话说就是“明显存在导致中国国有企业之间发生利益冲突的可能性”。由于中国有可能会身兼矿产买家和主要卖家的双重身份,因此,该报告认为,“矿产价格越高,刚果(金)获利越多,(然而)中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则会尽可能地压低矿产买入价。”
尽管2009年以来的刚果谈判项目清单近期得到了公布,但是人们仍然对刚果(金)对这些项目进行监督,并在劳工及环境方面实施监管的能力表示质疑。就目前公布的协议来看,并没有涉及相应的环境或社会问题,并且鲜有迹象表明其将会接受社会的监督。
扩大讨论
关于这些问题的争论不久就会愈演愈烈。而且这也并非中刚两国之间的交易第一次受到责难。特别是很多西方国家都曾经对今天的刚果(金),以及非洲大部分地区犯下过滔天血腥的侵略罪行。前任中国驻刚果(金)大使在去年晚些时候对《环球时报》表示,少数几个给当地群众带来负面影响的中国项目“只不过是孤立事件而 已。而西方媒体却进行了夸张性的报道,以此来诋毁中国政府。”
另外一些人则认为,中国有很多的对外投资都发挥了突出的积极影响。例如,清华大学教授熊蕾2007年就在中外对话发表文章写道,中国企业在海外运营的林业项 目所遵循的可持续指南实现了社会责任领域的突破。她认为,这些指南不仅“促使中国企业不能仅仅满足于遵守其东道国的法律”,还应当“为当地管理和保护环境以及社区发展的努力做出贡献,即使当地法律没有这样的规定。”此外,中国进出口银行所作的决定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获知位于西非加蓬的一个铁矿项目违反了加蓬法律,并且会对环境、以及当地民生造成负面影响后,中国进出口银行决定冻结对该项目的融资。
然而,不幸的是,这种讨论在中国的公共领域依然非常之少。尽管一些以关注非洲事物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出版物的出现或许是一个进步,但是争论依然鲜少见诸报端。然而,中国学术界及民间人士却已经开始以严肃的态度对待他们的非洲朋友了。例如,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的讲师肖玉华建议,在中非合作论坛以经济和贸易为重的框架下,应增强“两国群众交流及社会合作”。北京非政府组织全球环境研究所去年出版了该机构的第一本中文著作,《中国对外投资中的环境保护政策》。该书不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严肃的讨论,还提出了一些海外投资法规方面的建议。
毫无疑问,目前正是进一步展开讨论,并深入辩论的大好时机。因此,从明天开始,中外对话将分两部分刊登易懿敏的文章。她认为,中国在能源、采掘工业、及农业等领域的投资给非洲的社会及环境带来了复杂、并且经常是负面的影响。其中一些也反映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另外,安德烈·维尔切将对位于刚果 (金)及卢旺达边界、饱受争议的基伍湖能源项目展开切实地讨论。星期一,约翰娜·扬森及姜闻然再次将我们的注意力带回到刚果(金),他们对本文提到的全球见证组织所作的报告中具有说服力的地方以及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为了促进讨论中国在非洲发展中扮演的不断强大和复杂的角色,未来应该关注的研究领域。
山姆·吉尔,中外对话副主编。
主页图片来自纪录片中非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