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做贸易敌手,不如做绿色合作伙伴

中文

 

中国下一任主席与美国即将连任的总统的会晤,基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成果可期待。因为对两人来说,各自国内的政治局势才是更重要的:虽然习近平的权力之路可能没有巴拉克•奥巴马的竞选运动透明,但他所面临的竞争仍然是激烈而残酷的。习需要证明他能够应对与中国关键战略对手的高层往来。奥巴马总统则需要向评论家们展现他的政治决心,即他能够保护美国的利益不受这个备受争议的崛起势力的威胁,尽管美国有很多人认为它将加速美国的衰退。这样看来,双方达成突破性协议的可能性不大。

然而,对国内选民来说,双方未来领导人之间的示范性会面意义重大。因为会谈一旦误入歧途,将会威胁到未来更实质性的会晤,而且本次会谈还关系到两国未来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潜在合作。按理说,本次会谈应该收获良多:美国是技术大国,中国则拥有低成本的制造业和广阔的市场,两国同时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国——目前他们的排放量占全球的40%。二者的合作对双方都有利。当下,双方都亟需更加优质、便宜、且应用广泛的清洁技术,但要达成实质性合作,实属困难。

美国除了继续诟病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外,现在又开始对中国的政府补贴政策提出质疑,对此,中美两国均指责对方采用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全球清洁能源市场每年价值2400亿美元,但是在风能和太阳能这两个关键领域,供应商们却正在供过于求的境地中挣扎。由于美国2010年对中国风能补贴的调查以及2011年对太阳能电池及电板的调查,中国政府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其国内产业的压力。结果中国也对美国清洁能源补贴进行了调查,并暗示出台相应的措施。美国卖给中国用于太阳能电板的价值17亿美元的多晶硅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互相指责,威胁报复,这都让原先释放的暖意渐渐冷却。

中国风能和太阳能产业强劲的,威胁性的(对某些人来说)发展,并不能说是战略性补贴的结果。中国依然享有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强大的供应链、以及其经济规模带来的收益,所有这些因素,都有助于使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价格等同于化石燃料的价格。这威胁了其他地区该产业的生存能力,也使得对中国出口征收更多关税并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呼声愈加激烈。

但实际上这是个远为复杂的问题,而绝不仅仅是不公平的中国补贴制度那么简单。美国对化石燃料进行补贴,又缺乏对全球气候协议的承认,而且其国内的政治战争不断攻击发展清洁能源的承诺,这些因素都破坏了美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欧洲由于全球经济危机而削减了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补贴,从而削弱了全球市场,也对中国制造商造成库存积压,无法售出。

然而,尽管两国关系紧张,整体的贸易前景却依然光明。虽然欧盟仍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但中美贸易持续增长,且于去年创下了4467亿美元的新高。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达到了1222亿美元,同期增长20%。如果不能把这些贸易纠纷控制在萌芽阶段,双方利益均会受损,因为双方合作的潜在收益依然令人欲罢不能。但这次访问不太可能解决当前的难题:最好的结局是,双方承诺考虑潜在的利益,并以建设性的精神继续当前的会谈。

 
   此文由能源基金会与中外对话合作的“绿色发展”项目资助。
 

翻译:苏唯默   校对:张迎迎,徐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