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衷于关注公司责任排名的朋友肯定会发现,每次排名靠前的基本都是些老面孔。正因为如此,当我看到丹麦诺和诺德公司(Novo Nordisk)赫然位列加拿大杂志《企业爵士》一月份公布的“全球100家最可持续企业”榜单之首时,我一方面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又丝毫不觉得意外。
令我欣慰的是,作为世界领先的胰岛素生产商的诺和诺德不仅切实做到将“三重底线”的原则融入企业章程之中——这本身已经难能可贵——更在其它领域取得了成功。目前,诺和诺德正在能源效率、碳效率和薪酬公平性等日益重要的领域扮演领导角色,其中薪酬公平性在西方国家也正在成为越来越敏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诺和诺德提出,获取必需的药物是一项基本人权。这并非只是空洞的口号:在全球33个最贫穷的国家,该公司出售的人胰岛素价格最多只有在西方国家平均售价的20%。
这的确很了不起。但是有没有那种虽然默默无闻却仍然坚持践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企业呢?
如果我们可以将《企业爵士》的排行榜按地区划分,或许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端倪。在22个有企业上榜的国家中,英国以16家位列第一,日本以11家紧随其后,之后的法国和美国则各有8家企业上榜。与此相反,波士顿咨询公司在最近一次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之前发布的《新型可持续发展企业》报告中强调,来自巴西、哥斯达黎加、埃及和肯尼亚等16个新兴市场国家企业正在这一领域展现领导力。
虽然其中有五个公司我久闻其名——并且还曾与其中一家合作——但这16家公司是从1000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事实说明,这并非那种熟面孔聚在一起瓜分奖项的老一套。中国有两家企业入围,分别是远大集团和尚德太阳能,前者是生产制冷空调器的大型企业,后者则是一系列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产品的供应商。报告的结论部分提到,全部16家企业“发展速度和利润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三点特性使这些企业与众不同。首先,他们努力寻求将制约因素转化为新的机遇。第二,他们将可持续发展内化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第三,他们积极地塑造商业环境。
就第一点而言,上述成功企业主要着眼于三个重要方面。这些企业勇于直面日益凸显的自然资源制约,引导客户认识到大幅度提高资源效率的必要性,并让穷困之人也能享受到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尚德集团就帮助低收入用户定制支付方式,让贫困家庭也能用上该公司的可再生能源产品。
在内化可持续发展理念方面,新型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也主要采取了三种策略。这些公司都制定了明确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和目标,并以此促进整个企业组织的高效运转。他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结合到企业的日常运营之中——哥斯达黎加的 Florida Ice & Farm 公司虽然稍显极端,却很能说明问题:该公司的制度规定,高层管理人员薪酬的60%与“人类、地球、效益”的三重底线直接挂钩。这些企业还积极推动他们的员工参与可持续发展活动。例如,来自巴西的 Natura 公司会为经理人员进行特别培训,教他们如何将社会和环境挑战转化为市场机遇。
第三个方面的特性或许最令人印象深刻:与其他许多公司一样,新生代的可持续发展冠军能超越狭隘的自身利益,为了造福世界而塑造他们所在的商业环境。更具体地来说,这些企业影响着政府政策和行业标准——例如巴西的Grupo Balbo一直试图说服巴西政府在整个制糖业中推行有机生产。他们与其他公司和非政府组织通力协作,共同破除阻挡变革的障碍。此外,他们努力让更多投资者、客户和大众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之道。
在空气污染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焦点的背景下,中国的远大集团开发了一种测量空气污染水平的微型仪器,能安装在手机里使用。像远大集团这样的企业通过让公众直接掌握空气质量的信息,增强了推动变革的社会力量。
非政府组织和媒体总是将焦点对准少数几个声名远播的大品牌企业。这种现象的背后有种种原因,其中之一便是:随着供应链的全球化,我们越来越需要探寻供应链背后的风险和机遇、问题与答案。但大多数时候,对少数几家知名企业的关注是因为他们是我们唯一了解和熟悉的。
或许那个醉汉与灯柱的故事最能形象地说明我们许多人看待企业界的方式:有人发现一个醉汉摇摇晃晃地在灯柱下转圈。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醉汉说他把车钥匙弄丢了。人们便问他是不是在灯下丢的,他说不是,是在没有灯光的那边丢的——可是这边有灯光。是时候将我们的目光放在我们此前从未关注过的领域了,因为那里孕育着全新的世界秩序。
约翰·艾尔金顿,飞鱼星组织执行主席和 SustainAbility 非常务理事。博客地址:www.johnelkington.com,Tweeter:@volansjohn。
翻译:李杨
图片作者:Rod Braz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