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者通吃——中国打响资源争夺战及其对我们的影响》
丹比萨·莫约,Allen Lane出版社,257页,精装本,£20.00
在我看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恶化、有限的自然资源所面临的愈加紧迫的压力等原因足以让世界各国政府有理由打破过去三百年固有的生产消费模式,追求一种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赞比亚裔经济学家丹比萨•莫约在她的新书《赢者通吃——中国打响资源争夺战及其对我们的影响》中认为,中国正在世界范围内大量收购各种资源。这一做法将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中国与其他利益受损国家之间的冲突。
莫约并非第一个预言全球商品市场将会出现危机,并导致经济陷入低谷的经济学家。继马尔萨斯之后,不断有人提出警告说人类需求已经令世界不堪重负。尽管到目前为止,这些预言并没有完全兑现,但是,其中或多或少都蕴含着一定的真理。世界的发展趋势非常明显:过剩的人口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并且已经超出了全球自然资源和人类长期健康发展可承受的程度。
莫约书中所述的那类情境,难就难在问题都存在于细节之中。针对特定的稀缺状态做出预测本来就非常困难,而莫约那读来让人上气不接下气的叙述,无论是从细节还是从全局而言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例如,书中假设中国未来的发展路径将与过去三十年保持高度的一致。然而,眼下中国政府正在经济模式转型的道路上摸索前进,这会带来很多不确定性。
关于新技术对未来消费的影响,莫约并没有探讨,也没有停下来看一看中国在资源利用方式上存在多大改进空间。她将目光局限在中国的需求和战略问题上,忽略了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以及他们对资源的需求所带来的影响。随着资源的日益稀缺、价格的不断攀升,富裕国家也不得不一改往日的奢靡浪费,而这一情况带来的影响莫约也没有考虑 。
尽管,从书名上看这本书讨论的是中国问题,但作者对中国的情况并不了解。例如,书中关于水资源问题有一段令人费解的文字。这里,莫约是如此解读三峡大坝的:她认为,作为蓄水工程,三峡大坝对于上海是远水不解近渴。她这么说,似乎大坝的主要用途就是为了增加上海的水源供给。虽然莫约也对她口中的“对华强硬派”提出了批评,但是其提出的中国对于资源的不懈追求将引发战争的论点却显然是一种寻找替罪羊的行为。对于一个本来就是不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机制而言,与其将打破其均衡的罪名算在中国的头上,不如明确指出所有国家都是共犯更为合理。用1987年布伦特兰报告中的话说就是,各国均未能履行“在满足当代需要的同时不损及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承诺。
她所提出的解决之道就是,在全球范围内以资源稀缺为题展开讨论。讽刺的是,该书的出版恰逢里约+20峰会闭幕之际。此次会议证明这个议题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讨论了数十年,可至今还是纸上谈兵。全球资源的未来前景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但不幸的是,该书在这方面的建树不多。
伊莎贝尔·希尔顿,“中外对话”主编。
翻译:东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