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电)在利比亚承建了一个高 达20亿美元的住宅区项目。当时这个项目看起来安全无比,因为它属于牢牢控制着国家的卡扎菲政府。
但是,三年之后,随着利比亚陷入内战,中国水电这个建筑业巨头和世界上最 大的大坝建筑商不得不逐渐将工作人员撤离该国。
中国海外工程承包经过多年在新兴市场的业务扩展,树立了善于在艰苦环境中 开展项目建设的声誉。然而,类似利比亚的经验促使中国企业改变了评估风险的方式。随着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与柏克德、现代工程建设、礼顿以及其他国 际工程承包商展开竞争,其在经营模式上的转变(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已经 到来。
“我们现在承揽工程是宁缺勿滥,”中国水电董事会秘书王志平对《金融时报》说,这是他第一次接受外媒采访。
在中国水电总部一个宽敞的房间里,作为该公司最高管理之一的王志平解释说,上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中国水电宁可竞标一个胜算不那么大的工程,也 不愿承揽竞标轻松、但最终后悔的项目。
王志平带着五位高级经理人员一起接受了采访。他说,中国水电在工程承揽上 变得更加谨慎大约是从五年前开始的, “那时候我们的风险防范意识还很差”。
过去十年,承建了三峡大坝的中国水电在海外的业务也迅速增长。2011年该公司183亿美元的总收入中,国际工程合同的收入就占了47%。中国水电在60个国家都有项目,是位居全球第14大的工程承包商,排在鹿岛建设、大林组等日本公司之前。
根据中国政府的统计,去年中国工程建设企业从国外工程合同中获得的总收入为1170亿美元。
根据美国《工程新闻纪录》的消息,在世界十大工程承包商中,有五家都是中国企业。
尽管中国企业的技术优势具有很强竞争力,但它们在政治风险的处理上面临着 巨大的挑战,尤其是经历了在利比亚、马里和阿富汗等战乱国家遭遇绑架等惨痛教训之后。
中国水电的许多海外工程(从矿山、道路到发电厂和足球场)的资金都来自中国向东道国提供的贷款,回报则是原油等资源。
尽管这种模式帮助那些囊中羞涩的国家政府实现了亟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但也让中国企业不得不进入世界许多冲突地区。
王志平说:“如果风险太高的话,现在我们是不会去的。我们最大的关切是海外市场由政治风险引发的动荡,包括武装冲突。”
中国水电保持“谨慎”的地区包括伊拉克、阿富汗和缅甸。就在缅甸,军政府在 2011年单方面暂停了一个造价高达36亿美元的水电站。
这使得中国水电对海外工程的立场比其他国企还要保守一点。中石油等已经率先在伊拉克开展业务。
中国水电表示,这种反对冒险的态度能让股东从中受益,因为政治上的不确定使其很难在这些国家挣到钱。
尽管已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但中国水电仍然是一家国企,因为65%的股权都掌握在国有母公司手中。
这种对待风险的态度变化的背后,是代价巨大的教训。王志平说,利比亚的冲突导致的合同中止让中国水电损失12亿美元,资产减值2亿美元。
王志平还说:“这只是一个估计数字,至于其他损失,像有多少辆汽车被炸毁, 每件实物资产的确切价值……等等,都很难算出具体的数字。”
中国水电也陷入其他冲突,在南苏丹和阿富汗都有工人被害或被绑架。如今内战正酣的马里也给其一项水电工程造成威胁。
其他中国企业也像中国水电一样越来越谨慎了,部分原因在于中国政府的鼓励。最近,商务部出台了新的海外经营法规,包括更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新的反
腐败规则,同时默认了与中国海外商业活动迅速扩展相伴随的挑战。
一开始,中国工程承包商是在充足的国家低息贷款驱动下走向海外市场的,这些贷款支持了中国政府的“走出去”政策,与国家的密切关系帮助它们获得了市场份额。
比如,根据国际河流组织的一份工程名单,在中国水电承建的204项海外水电工程中,有80项的资金来自中国的银行贷款。
如今,中国水电想要超越新兴市场,向更广大的国际市场进军,这一动向也将减少其对国家支持资金的依赖。
王志平说:“欧美市场是我们国际业务的下一个重心,我们要成为一家世界级的工程承包企业。”
但是,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并非易事。之前就有好几家中国企业努力争取欧洲工程项目。比如,中铁集团的子公司中国海外工程有限公司曾经在波兰的一个高
速公路项目上中标,但中途遭到解雇。
尽管发生了这些小挫折,但许多专家坚信中国企业能够在竞争最激烈的工程市场上获得成功。亚洲开发银行的投资专家木村寿香说,部分原因在于中企的技
术复杂性的增加。乐观者们指出,如今在世界名列前茅的韩国日本的工程企业也开始走类似的“物美价廉”路线。
“正如三四十年前英美企业在世界基础设施工程市场上一统天下,随后是日韩建筑企业的兴起,如今中国企业也在沿着同样的趋势发展。”目前供职于品
诚梅森律师事务所,为中国的基础设施工程承包合同提供法律咨询的肖瑞夫 (Shourav Lahiri)律师如是说。
翻译: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