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中国紧盯南极资源

雪龙号破冰船启航,专家对中国争夺南极资源的野心表示担忧
中文

庞大的中国红色雪龙号破冰船本周四开始了155天的南极之旅。本次雪龙号执行的是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任务,而船上256名船员中很多都是前往南极寻找陨石的科研工作者。雪龙号还搭载了用于建立中国第四座南极科考站的建筑材料。这座名为“泰山”的科考站将建在南极东部澳大利亚声称拥有主权的区域,地下蕴藏着尚未探明的煤炭、铁矿石、锰和碳氢化合物资源。

1960年,也就是《南极条约》生效前一年,一位地质学家在美国科学院当众宣称“不值得为了南极的资源花一分钱”。但如今,当世界化石燃料资源日益紧张、能源需求不断飙升之时,各国都不惜投入重金希望开采世界上最后一个尚未开发的大洲的资源。

资源短缺的中国毫不掩饰其对极地地区资源的兴趣。根据中国政府网站发布的消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七月一次政治局委员会会议上强调极地勘探对于“利用海洋和极地资源”十分重要。

在北极地区,北极委员会已经授予了中国观察员身份,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因此大增。在南极地区,中国正在快速兴建科考站,希望以此在这片主权尚存争议的大陆上确立自己的地位。2003年一年,中国南极项目总花费1200万英镑;到了2013年这一数字已经上升至3500万英镑,占到中国两极项目预算的80%。

《南极环境保护议定书》第七条规定,禁止科学研究之外与矿产资源有关的活动。但这条2048年将接受复审的规定允许各国进行地质监测。中国海洋大学法律与政治教授郭培清表示:“我们有必要充分了解南极大陆上的资源状况。中国对南极大陆的勘探就像下棋一样。在全球博弈中抢占先机十分重要。我们不知道棋局何时开始,但必须提早占据立足点。”

在极地开发传统强国资金紧张之时,印度、韩国和中国等新势力异军突起。对于那些重视《南极条约》生态保护作用的人士来说,一些国家对这片科学保护区内资源的关注值得忧虑。“南极治理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对各国的行为缺少真正有效的监控,”安妮-玛丽·布雷迪表示。她撰写的一本关于中国极地战略的书即将问世。

布雷迪认为,到了2048年许多国家的能源需求将与今天不同。罗伊研究所称,如果最终证明南极地区的确如此前预测的那样蕴藏着2000亿桶石油资源,那么南极洲的石油储备将位列世界第三。南极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而随着150万平方公里的大陆冰盖在常年高温下融化,缺水的世界将到处寻找淡水水源。

南极事关重大。作为碳汇,南极洲在世界气候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南极底水——世界上温度最低、含氧量最高的深层水体——为全世界的海洋提供氧气,而过度捕捞和近海钻井将减少南极底水的含氧量,损害其功能。对南极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的磷虾遭到过度捕捞、美露鳕濒临灭绝的现象早就引起了环保组织的担忧。

在南极地区,任何决策均要经各国一致同意才能做出。在利益不同的各国都努力争取私利的时候,我们保护南极生态的能力越来越弱。旨在保护海洋生物的国际组织已经无力推动新的措施。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上周的一次会议上,两项设立新的海洋保护区的动议因中国、俄罗斯和乌克兰担心捕鱼会遭到限制而搁浅。

南极和南大洋联盟执行总监詹姆斯·巴恩斯说:“其他地方的鱼已经要捞尽了,人们想去南极也是在所难免,但我们并不是没办法阻止他们。”

Xia Keyu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研究支持。

翻译: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