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中国资本市场过度受制于碳产业的风险

碳追踪计划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减少电力行业对煤炭的依赖,恐将引发资本市场的震荡。
中文

“碳追踪计划”和亚洲可持续发展投资协会发布报告称,中国减少电力行业对煤炭的依赖,恐将引发资本市场的震荡。

近期有迹象表明,中国计划控制国内煤炭行业增长。一位高级官员,2018年中国将建立起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则对“十三五”规划引入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表示乐观。

一直以来,中国都尽力避免做出此类承诺。但是,这一消息以及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其他政策表明,未来中国电力行业对煤炭的需求可能不会再像过去15年那样增长强劲。

低于预期的需求可能会使中国一些煤矿估值降低,进而给拥有这些矿产的公司甚至公司上市的上海、深圳和香港证券交易所带来连锁反应。

中国近一半的热能煤(用于发电的煤,占中国煤炭消费总量的50%)为国家所有,另一半则为三大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所有——这其中有80%为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所拥有,中国三家最大的热能煤公司都在香港上市,因此热能煤的需求变化对香港证券交易所的影响最大。

与沪、深证券交易所不同,一些在香港上市的公司还拥有位于哈萨克斯坦和澳大利亚等国的海外热能煤资产。因此,其他国家的政策和市场变动影响到煤炭估值时,也会波及香港证券交易所,而这些都是中国无法左右的。

中国的政策决策者和金融市场监管机构必须认真对待电力行业变化对金融体系的影响。譬如,对香港证券交易所来说,煤炭估值的暴跌就会影响其对新投资者的吸引力以及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

中国资本市场也应该谋求更加真实地反映中国日趋多样化的能源结构。碳追踪计划建议,要求上市公司进一步公开其资本支出(2013年逾210亿美元),说明其支出在煤炭行业增长放缓这一背景下的合理性。碳追踪计划还指出,有必要公开需求降低对企业热能煤资产的影响。

中国应该考虑这些措施,以确保资本市场应对新能源政策风险的能力。

卢克·萨瑟姆斯,碳追踪计划高级研究员。关注推特账号@carbonbubble,获取最新碳追踪计划课题成果。

译者:郭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