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全球电子垃圾贸易仍在高速增长

中国现已身负电子垃圾进口国及出口国双重形象。 
中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本周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警示,发展中国家是全球电子垃圾非法倾倒的主要地点,智能手机等废弃电子产品给环境和居民都带来了严重危害,现在更有犯罪团伙参与到电子垃圾交易之中。

报告显示,全球约六到九成的电子垃圾在发展中国家堆积如山,或是通过非法走私网络销往各地,涉案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

这种状况与《巴塞尔公约》背道而驰,该公约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危险物的国际交易。

在缺乏完善的设备的情况下,拆除废旧电子产品中的铜、铅和塑料等零部件不仅给周边地区的空气、土壤和水造成污染,还会使本就身处极度危险环境中的拆卸工人面临更大的健康隐患。

中国南部地区和非洲西部地区,随处可见类似车库的小作坊,这些小作坊雇佣成千上万的工人拆卸废旧电子产品以取出值钱零部件。现在,电子垃圾的数量正与日俱增。

UNEP报告显示,目前电子工业每年产生4100万吨的电子垃圾,而这一数字最快到2017年就可能增加到5000万吨。

UNEP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在一份声明中说道:“我们正在见证电子垃圾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侵占全球。”

监管漏洞

电子垃圾非法交易大多秘密进行,规模难以确定,但报告估计其交易额每年至少在190亿美元以上。

各国对电子垃圾进出口管理标准设定不一,这不仅为打击非法交易制造了难题,也使得非正规市场红火发展。

有规定要求经合组织成员国不得向非成员国出口危险物品。报告认为,这项禁令催生了电子垃圾的非法交易。

报告中提到了电子垃圾进口国在打击非法走私方面做出的努力,比如中国在2013年发起的“绿篱”行动,但此类行动一般只会导致走私网络开辟新的走私路径。

一般来说,电子垃圾倾倒或走私的目的地国家的环保法规或执法力度较为薄弱。装箱货运时,严禁出口的废旧电子产品被故意贴上其他标签,比如电池被贴成了“塑料”或“废旧五金”。

中国

亚洲地区的电子产品消费正不断增长,并将逐渐赶超经合组织成员国。这意味着未来很可能有越来越多的危险品被运往工资水平更低、环保标准更宽松的非洲国家。

欧盟环境法实施与执行网络(IMPEL)去年的调查显示,流入发展中国家的电子垃圾中有56%都进入了中国,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从而令中国成为电子垃圾的主要“中心”之一。其他“中心”还包括孟加拉国、科特迪瓦、加纳、香港、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刚果共和国和越南。

中国现在自己也制造了大量电子垃圾。流入不正规的小作坊的电子垃圾数量通常要高于正规回收点(点击此处阅读中外对话以往的报道)。

中国有13亿人口,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大批廉价、使用寿命短的电子产品被制造出来。即便大部分电子垃圾被运往西非贫困国家,中国国内生产的电子垃圾也会对本国环境构成巨大威胁。

近十年来,有不少来自非洲的中间商在中国南方收集电水壶、电动剃刀、洗衣机之类的二手商品,然后再转运到加纳和尼日利亚等国。

截至2014年底,中国市场手机保有量已超过10亿部。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这些手机将被逐渐淘汰。

2006年,中国生产出约170万吨的电子垃圾。预计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到540万吨。

建议

UNEP在报告中给出了一些解决策略,包括监测电子垃圾的贸易路线和制定严格的保障措施防止犯罪行为等,这些措施将需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参与。

UNEP还提到,各国不但应加强执法力度,还应紧密合作起来,鼓励安全遣返非法走私货物,同时推动制定国际协议。

翻译: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