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没有“绿色奖牌”的冬奥会

北京获得了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权,从环境角度而言,北京能赢得“绿色奖牌”吗?
中文

国际奥委会的100位成员周五将为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城市投票,而这将是一次不同寻常的选择。通常进入最后投票环节的候选城市有3到5个,但这回并非如此。

最后一轮只剩下两个亚洲城市在竞争,即中国北京和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考虑到高昂的花费,奥斯陆(挪威)、斯特哥尔摩(瑞典)、克拉科夫(波兰)和利沃夫(乌克兰)都退出了角逐。

整体来说,这次投票似乎是看国际奥委会成员们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城市之间如何选择:北京作为世界人口最多国家的首都,本身也是拥有1900万人口的巨型城市。一旦获选,北京将在14年内第二次举办奥运会;阿拉木图是一个地处偏远的中亚小城(哈萨克斯坦全国人口只有1700万,低于北京),但富含石油、发展迅速,正努力树立自己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和影响。

在人权方面,两个国家没有大的差别。很多人认为哈萨克斯坦经不起经济震荡,并存在潜在的安全威胁。北京则是投票前夜博彩网站bookmakers 上的获胜热门。

对于双方各自的陈述事项,“绿色体育博客”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环境方面。

国际奥委会表示正花大力气狠抓可持续性,无论是运动会本身还是在瑞士洛桑奥委会总部的运营方面。

实际上,国际奥委会去年10月公布了《奥林匹克2020议程》,为未来奥林匹克运动制定了一个战略路线图,其中详细列出了40条建议,第三、四两条就是关于提高奥运会的可持续性。

尽管两个城市的申办工作都始于2013年,当时“2020议程”尚未公布,但它们进入国际奥委会的申办程序时,“2020议程”已经生效,这意味着可持续性将成为未来主办城市和投票者的优先与核心考虑事项。

因此,下面我们就依照国际奥委会《2022冬奥会候选城市评估报告》上的内容,对阿拉木图和北京的申办条件进行比较,看看谁更加“绿色”。

阿拉木图2022冬奥会申办报告(第20-25页)

国际奥委会在其中看到了好几个绿色利好条件:

  1. 充足的自然降雪减少了人工造雪所需的水和能源

  2. 充分利用现有场馆,减少对自然的潜在影响

  3. 所有场馆都在阿拉木图市内或附近,将交通距离最小化

  4. 举办冬奥会将成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催化剂

  5. 强调冬奥会运行过程中的可持续性(本地采购、供应链管理等)

  6. 进行强有力的公众教育运动来提高“环境意识”

《评估报告》中还指出了阿拉木图的四个主要环境挑战/风险:

  1. 空气质量差,尤其在冬季。评估者们承认“目前的空气污染水平将影响运动员”和观众。

  2. 缺乏必要的资金解决空气质量问题。

  3. 高山滑雪和自由式滑雪/滑雪板的举办地——阿拉套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健康保护存在问题,这一地区正以其生物多样性申报世界遗产。

  4. 冬奥会结束后,山区冬季体育度假村的扩张和举办活动的增多让敏感的高山环境面临更大压力。

北京2022冬奥会申办报告(第66-71页)

“冬奥会在山区的场地将完全依靠人工造雪。”第68页

这句令人震惊的话,正是来自北京向国际奥委会提交的申办报告中的可持续性章节。我不得不反复读了好几遍,才能确定自己的眼睛没花。100%依靠人工造雪将大大增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碳足迹,需要从现有的水库中大量调水。从环境的角度来看,这也是阿拉木图和北京在申办条件上最大的区别。

因为北京在两个方面都与竞争者阿拉木图形成对比:一方面是绿色度,包括使用现有场馆、强调冬奥会运行中的可持续性、为改善空气和环境质量而进行巨大政府投入;另一方面涉及其他领域,包括恶劣的空气质量(这可能需要在冬奥会期间采取激进的减缓行动),高山滑雪和速滑场地以及奥运村都要建在生态系统同样脆弱的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绿色奖牌?

我们对阿拉木图应对上述挑战的能力表示怀疑,部分原因在于当地环境团体宣称哈萨克斯坦政府严格限制“公众参与环境影响决策”。公众明显缺乏知情权及透明度的缺失似乎与阿拉木图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宣传口号“ 保持真实”并不相符。

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哈萨克斯坦经济体量相对较小而且脆弱。在长达7年的规划(建设)期间,很可能由于经济的衰退导致环境适应和预防行动的资金不足。

但是,我仍然从心底里认为阿拉木图是一个真正的冬季运动会城市。它有充足的降雪,在选择冬奥会主办城市时,应该把这当作一个显而易见的标准。不过我们也不能忘了国际奥委会把2014年冬奥会的主办权给了俄罗斯的索契,那可是一个位于热带地区的城市。

当然,这是与北京的人工造雪相对照而言。正是出于环境原因,我们应该把冬奥会的主办权交给阿拉木图,尽管它不能获得绿色奖牌。两个城市的环境表现都无法获得这个奖牌,但冬奥会必须进行下去。从绿色视角来看,2022年冬奥会应该在阿拉木图举办。

翻译: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