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多个县的天然林遭到砍伐,面积近两万亩。毁林地区生活着大熊猫,并分布有珙桐、红豆杉等多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而毁林活动以“低效林改造”名义开展。
绿色和平通过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发现,被毁的天然林发生在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四川省是中国大熊猫种群的主要分布省份。
从2013年开始,绿色和平通过遥感解译等技术手段锁定毁林地点,7次奔赴四川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发现,从 2009 年开始,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大川镇和宝兴县蜂桶寨乡新华村等地,以低效林改造的名义大面积皆伐天然林,种植柳杉林。
绿色和平森林与海洋保护项目副经理潘文婧告诉中外对话,这些天然林皆伐区位于世界自然遗产范围内,亦在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其中大部分位于邛崃山系最重要的大熊猫基因交流走廊带中,“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走廊带的断裂和毁坏,严重背离了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目的。”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科学与政策创新中心高级总监范志勇之前接受中外对话采访时谈到,国家林业局调查数据虽然发现大熊猫数量有了增加,但是大熊猫灭绝风险在增加,因为它们的栖息地正面临风险。 他说,高速公路、铁路、开矿、水电站的建设和开发,毁林的发生,切断了种群个体之间的联系。如果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趋势继续,33个种群中有24个面临灭绝危险。
绿色和平资深调查员吴浩告诉中外对话,这次在四川所调查到的毁林事件已经向相关部门反映,但还没有看到对毁林者进行追责。
绿色和平呼吁,国家林业局和住建部应展开调研和评估,并对大熊猫和其他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植物的生存状态进行全面环境影响评估,制定生态恢复方案。
借改造之名进行毁林
为了提高森林质量,2009年中国出台了《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允许对残次、劣质的天然林进行更替改造。
但是在执行中,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地方往往采取皆伐和转换树种等破坏性方式,使不少天然次生林被转换为人工林,种上速丰林和经济林。
皆伐是指在一个采伐季节内,将伐区上的林木全部伐除。皆伐可以降低采伐成本,而择伐跟皆伐相比,每立方米要增加人工成本33元。皆伐对生态环境不利。
利用低效林改造的漏洞对天然林进行采伐并种植高收益人工林,可以带来极高的利润。《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的主要制定者、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周立江说,目前发现这个规程存在漏洞,让利益追求者能够以“低效林改造”为名采伐天然林。这将会造成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境的损毁。当务之急应该是停止针对天然林的更替改造。
潘文婧说,如果不停止,中国三分之一的天然林面临着被更替为人工林的危险。
林权流转加剧皆伐发生
随着中国林权流转政策的实施,承包商得以获得小林农手里的林地来进行大面积连片改造,这加剧了皆伐现象的发生。
绿色和平说,四川雅安各县都有数千亩天然林在流转, 这些改造由于面积较大,往往还能成功申请到每亩数百元的国家低效林改造补助。
吴浩告诉中外对话,林农对于天然林的砍伐也持反对态度,发现林子被砍后,环境破坏了,水变浑浊了,大熊猫也不来做客了。但是,通过把自己手中的林权转让,可以一次性获得一笔收入,对他们来说很有吸引力。
周立江告诉中外对话,毁林地位于大熊猫栖息地,有良好的森林植被。这些森林如果不砍伐,当地可以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来发展生态旅游,提高林农的收入。
吴浩说,从根本上来看,不论是林农自发的次生林更替改造,还是承包商通过林权流转而进行的改造,或者是林场开展的大规模天然林人工化,“与中国所期望达到的低效林改造目的,都是南辕北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