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针对熊胆制品消费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97.4%的中国公众认为“活熊取胆”残忍, 83.9%的受访者希望取缔“活熊取胆”产业。“熊胆”是中国传统医药中的一种名贵药材。
“活熊取胆”近年来在中国引发较大争议,特别是在2012年,一家名为“归真堂”的公司因申请上市而引起公众谴责。这个产业集中体现了野生动物保护和利用之间存在的对立。
去年年底, 该公司再度申请上市。而在2012第一次谋求上市受阻时,创始人之一邱淑花接受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柴静采访时说:“早知道这样就不搞上市了。”
3月29日,北京爱它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它基金,Ta Foundation)联合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等多家机构以及动物研究人员,在北京举办首届亚洲黑熊论坛,呼吁包括归真堂在内的养熊企业转型,停止“活熊取胆”。没有黑熊养殖业企业参加此次论坛。
零点公司对10个城市的公众进行在线调查,发现公众认为应该取缔“活熊取胆”产业的理由有三:第一,“活熊取胆”残忍;第二,熊胆可以有替代品;第三,被虐待的熊自身健康存在问题,使用这些熊胆可能染上疾病。
它基金秘书长张小海说,取缔该产业只需120亿元就能做到。他了解到中国目前有67家养熊厂、3万头黑熊,120亿元包括赎买黑熊,补偿黑熊养殖厂及其员工、药厂的费用。“如果现在不采取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 3万头变6万头,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张小海告诉中外对话,99%的无管引流取胆的熊都患有胆囊炎,在被拯救的121头去世取胆熊中,有35%患有肝脏癌变,并且最后死于肝癌。人类服用这些取胆熊制品存在健康风险。
与上一次的反对“归真堂”上市所不同的是,这一次,动物保护组织除表示反对外,更向“活熊取胆”企业表达了合作态度,称愿竭尽所能帮助他们转型。中外对话试图联系“归真堂”但未成功。
“归真堂”于2000年成立。2012年第一次上市申请失败。该公司披露的资料显示,2013年至2015年8月,公司资产从3.34亿元提高到了10亿元。其养殖规模已由3年前的400头黑熊增加到899头。
论坛上的反对声
在这次论坛上,零点公司发布了《中国公众对活熊取胆及熊胆消费态度研究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者中,超过七成从未购买过相关产品,而在这部分无消费行为人群中,九成以上(90.2%)表示未来也不会购买或使用熊胆制品。该公司结论是:“市场趋向萎缩,前景不被看好”。
国家发改委中国投资协会文化中心主任郭紫仪直截了当地说,她不会给归真堂投资。归真堂两次试图上市,但都遭到反对,已经代表这个行业有问题了。“我们只会投资一些未来的朝阳产业,不会投夕阳产业。”
动物专家从野生动物保护的角度提出了反对意见。长白山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朴正吉告诉中外对话,虽然并不认同张小海先生所说的120亿元就能取缔“活熊取胆”产业,但把熊圈养起来确实不能保护野外的熊。
朴正吉说,长白山野外黑熊数量急剧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周边区域养熊厂的建设,这些养熊厂种熊来源靠野外捕获。再加上长白山旅游观光由以前的几千人发展到现在的一百多万,对熊胆的需求,特别是野生熊胆的需求特别大,因为人们认为野生熊胆药效高。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解焱也认为,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和真正的野生动物是不一样的,大部分野生动物对野外种群没有贡献,包括熊和东北虎,“实际上人工养的那些个体,基本上没有办法把它放归到野外。”
解焱女士认为,只有在这个濒危物种野外数量非常少,威胁物种生存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人工繁育。
“而且,不是只要能够人工养殖成功了,人类就可以随便利用。把大熊猫或者东北虎变成餐桌上日常的食物是不可想象的。” 解焱说。
取缔“活熊取胆”为何难
郭紫仪认为,“活熊取胆”产业相对来讲是比较暴利的行业,养熊企业之所以坚持,首先是因为有利可图。另外也可能是因为转型困难,有那么多工人、场地、熊的问题需要解决。
之所以成为暴利行业,一个重要原因是,熊胆在中医药中是一种名贵药材。据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高级科学顾问孙全辉介绍,熊胆入药始于唐代,主要用于治疗胆结石、发热、烧伤、肝脏及心脏等疾病。由于从野外捕获黑熊并非易事,熊胆都未在中国传统中药中广泛使用。直到80年代初,“活熊取胆”技术由朝鲜传入中国并迅速发展和商业化。
由于其药物属性,要取缔“活熊取胆”,找到熊胆替代品是关键。
在回应2012年“归真堂”问题时,卫生部部长陈竺说,当人的生命权和保护动物发生利益冲突时,界定合理与否的标准,应该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他说:“如果通过其他材质、其他方法,也能研发出治病药物,那么不应该以牺牲动物作为代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接受采访时说,因为熊胆本身是复方,不是单一成分,要找到替代药物不是很容易。
一位中医博士告诉中外对话,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讲,熊胆的主要成分可以被合成,但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疗效差别还是很大。
野生动物主管部门一位高级官员私下表示,取缔“活熊取胆”背后可能有一种阴谋,是为了帮助西医药品发展,阻碍中国传统医药。
据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中国首席代表赵中华介绍,中国是中医药发源地,是最大的消费国,也是最大的生产国,但在国际中医药贸易市场,日本、新加坡的中医药交易额均高于中国。而这些国家都已经不用熊胆了。卖得很火的日本熊胆救心丸,早就实现了人工合成的替代品,所以熊胆救心丸就可以在各国畅通无阻地卖。
他说:“《中医药发展纲要》里提到要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现代化必须要解决活熊取胆的问题。” 从朝鲜引进的“活熊取胆”技术,通过残忍手段获得的珍稀动物药,严重败坏中医药的名声,阻碍了中医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