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CPEC)的建设已引发各方争议。一些人认为这代表着一种新殖民主义,并谴责巴基斯坦政府把商业利益置于普通民众的生计之上;也有人把经济走廊的建设看作前所未有的机遇,认为这不仅能推动巴国经济复苏,还有可能带来一些其他的正面效应,比如地方政府机构的强化。
中巴经济走廊包含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总价值460亿美元。这笔资金中约有三分之二,即330亿美元,用于巴基斯坦的能源和电力项目建设。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高级主管艾哈迈德·佐勒菲卡尔·西迪基表示,这些项目将帮助缓解巴基斯坦长期以来的能源危机。去年,能源危机给这个国家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其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的7%。“中国人在燃煤、液化天然气、水力、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方面都有投资,中方出资新建的输电线路将会把电力从信德的新发电机组一路输送到位于旁遮普的负载中心。中国电力的姐妹企业上海电力也表示有兴趣大量收购K电力的股权。K电力是卡拉奇2000多万居民的主要供电商。至此,中方投资正在巴基斯坦能源行业全线铺展,从上游燃料开采(采矿)一直到终端用户配电。”
理想蓝图
在理想状况下,能源供应得到改善后,巴基斯坦就能够振兴一度萎靡的本土纺织业、农业以及制造业,扩大出口,并最终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
德勤咨询公司的一项研究预计,计划顺利实施的话,中巴经济走廊基础设施项目的总价值将相当于2015年巴基斯坦国内生产总值的17%。此外,该项目预计将创造至少70万个直接就业机会,成为零售、旅游、酒店、健康以及教育等产业发展的跳板。这些产业的扩张可能会促进相关下游行业的协同发展,造福更大的人群。但鉴于实施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劳动力主要来自中国,西迪基强调巴国政府需出台政策,确保当地的非熟练劳动力和小型承包商能够参与项目建设。他还强调必须保护既有的本土产业不受中国产品低廉价格的冲击。
中巴经济走廊项目还有可能使贸易路线沿线的房地产行业受益。近几个月来,瓜达尔住房需求量不断上升,房地产价格增长了一倍多。业务遍及巴基斯坦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公司老板阿提夫·阿拉姆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雇员来到巴基斯坦,对于高质量住房以及娱乐设施的需求也将直线上升。同时,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人们也可以深入原本足迹罕至的偏远地区观赏自然和人文历史景观。
中巴经济走廊将加速巴基斯坦从一个农业经济型国家,逐渐转型为中国与中东和非洲新兴市场之间商品互通的物流枢纽。随着新兴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商品的供给和需求都开始南移,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迪拜最大的贸易伙伴,石油进口量居全球首位。新加坡是中国另一大双边贸易合作伙伴。由于两地所具有的战略性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强大的政府领导,迪拜和新加坡都已成为乘客和货物流通的主要交通枢纽,成为通往亚洲、中东、非洲以及西欧新兴市场的门户。现如今,迪拜和新加坡是文化和商品交流的桥梁,大部分收入来自外贸、旅游、航空、房地产和金融服务。在战略上,巴基斯坦希望复制这一成功模式,但为确保长期可持续发展,该国需要避免引进外资的一些常见陷阱。
项目无法完工,成果层次不齐
主攻发展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美国特拉华大学助理教授萨布林·阿齐兹·贝格认为,中巴经济走廊 “前景很好”,有可能给两国带来收益。但她强调,为了评估大规模基础设施项目的经济效益从长期来看是否大于所付出的社会和环境成本,还需要开展更加严谨的研究和纪录。
贝格告诫说:“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项目的长期投资可能因为当局领导人想法改变而受到影响。这意味着项目可能因此无法完工:东道国投入资源却无法实现预期收益,深陷债务泥潭。”她还表示,在加纳进行的研究显示“三分之一的开发项目最终无法完工。”为了把腐败风险降到最低,同时确保政府批准的资金用在了预期的项目上,发展中国家必须提高项目透明度,同时改善问责制度。
《中国悄悄占领全世界》一书作者胡安·巴勃罗·卡迪纳尔和埃里韦托·阿劳霍发现,和在国内一样,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的商业实践也往往和非法开采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人权争议等联系在一起,他们还认为,为了获利中国企业可能选择维持而不是改善东道国的(已经被破坏的)现状。
白领高管们拿着高薪、享受着高水平生活的时候,受剥削的工厂雇工、劳工和低技术工人不得不拿着微薄的工资,忍受着糟糕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无法摆脱贫困的恶性循环。受封建制度残余的影响,巴基斯坦社会的贫富分化已经很严重,在这样的环境中,外来投资者如果没有兴趣造福弱势人群,就很可能会不负责任地进一步损害这些群体的福利。截至目前,中国提出的项目中还没有涉及对巴的技术转移和培养,中巴经济走廊目前能创造的投资和就业机会还主要面向中国企业,巴方的获利途径尚不明确。
环境问题
与旨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国际金融公司绩效标准以及赤道原则这样的国际最佳实践相比,发展中国家对投资的环境和社会标准相对宽松。如果没有第三方监督确保项目的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也没有严格的监控和执法,违规的情况将很难杜绝。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已经对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表示了担忧,但地方政府部门尚未采取具体行动。曾供职于世界银行的可持续领域专家亚瓦尔·赫瑞卡尔建议在项目合同中加入环境和社会相关的条款,并引入独立机构全程监督,确保项目执行过程符合合同要求,以尽量减少项目的负面影响。但目前,中巴双方尚未在政策改革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
根据中巴经济走廊合作协议,中国和巴基斯坦已签署了一份旨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威胁的谅解备忘录。但经济走廊的能源合作部分包括几座燃煤电厂的建设,这将增加温室气体排放。
今年早些时候,巴基斯坦和中国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强降雨,原因都与气候变化相关。在中国,强降雨导致的洪水导致超过150人死亡,造成经济损失30亿美元。中巴两国的决策者似乎还没有准备好解决自然灾害的问题根源,而显然共同制定气候适应规划才是正确的前进道路。
耶鲁大学访问学者、环境经济学家阿迦·阿里·阿克兰认为,“不是说牺牲了巴基斯坦民众的福利就能缓解气候变化,事情没有这么简单。类似巴基斯坦这样尤其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冲击的国家应该更多地考虑适应气候变化,而不是一心扑在缓解工作上。”为了将环境和社会成本纳入决策过程,阿克兰建议进行完整的成本-效益分析,找出那些市场交易过程中可能无法捕捉到的环境和社会成本。例如,“修建公路的时候,我们必须在计算直接的金钱成本(如建造和维护成本)的同时计算环境成本,即环境遭到的破坏。”
前进道路
巴基斯坦正站在经济复苏的风口浪尖上,这个国家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指引它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局有责任确保工人的权利得到保护、将环境和社会的外部成本纳入考量,保证受影响的各方得到应有的损害补偿。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本国民众的投资,让他们能够接受教育、得到工作,拥有平等的机会成为经济发展的积极参与者。职业培训和汉语培训将会让民众具备基本技能,让他们能够自己创业、参加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利用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来发挥自身优势。政府授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或ASTM国际等第三方国际环境认证机构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审计,可以防止人权和环境剥削。政府应尽快出台一个总体政策框架,用于管理中巴经济走廊的进程,同时确保中巴经济走廊带来的福利惠及普罗大众,而不是单单造福少数人群。
最终,经济复苏才能够缩小普通民众在社会和经济方面的不平等,为全国所有省份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平台,并根除利用贫困和失业人群获得发展的极端主义。
英文原文刊载于中外对话子网站第三极
翻译: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