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仿制犀牛角无法遏制偷猎

马鬃原料制成的犀牛角仿制品并不能阻止那些有钱、有能力、有关系的消费者去寻找真货
中文
<p>肯尼亚的黑犀牛。图片来源:&copy; Juan Pablo Moreiras/FFI</p>

肯尼亚的黑犀牛。图片来源:© Juan Pablo Moreiras/FFI

每年因为其头上的角而遭到偷猎的非洲犀牛数成百上千,平均每天就有1.5头被杀。早在1977年就通过了一项针对犀牛角的国际贸易禁令,但偷猎和走私一直存在。2008年以来,在日益“繁荣”的东亚市场驱动下,犀牛偷猎愈演愈烈,2015年达到了顶峰。

在这场犀牛长期保卫战中,最近有消息称,科学家们研制出了以马鬃为原料仿制的犀牛角,并且他们还将这一知识分享出去。这样,其他人或许会考虑用仿制品充斥市场,通过降低消费者信心来减少偷猎。

这个故事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成为解决犀牛偷猎的一个创新方案。不幸的是,这非但不是一开始看起来的那种“灵丹妙药”,而且可能会使偷猎更加严重。

有钱人坚持买真货

消费者行为研究告诉我们,犀牛角仿制品不太可能让消费者满意。需求与社会地位密切相关,稀缺性和高价格决定了真犀牛角买家和消费者会从可信的来源购买真品。

获取珍稀野生动物制品,是展示人脉和资源方面的地位、财富和权力非常有效的手段,而合成替代品则不然。在犀牛角的主要市场越南,其赠送和消费与高层次的商业交易密切相关,并被用来巩固社交网络。在中国,购买犀牛角很大程度上是受其投资价值的驱动。

同样,由于野生动物奋力求生、饮食天然,以其制成的药物被认为能更安全、更有效地恢复和保养精气,改善健康。

肯尼亚盗猎的犀牛
肯尼亚一头死于盗猎的犀牛。图片来源:Juan Pablo Moreiras/FFI

在这个世界上,野生动植物产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们的稀缺性和高价格,而真正的野生动植物产品(以及那些消费它们的人)被认为是高人一等的。无论假冒产品对外行人来说多么难以分辨,都不太可能满足和替代对野生物种的需求。

此外,为了利用犀牛角的高价值赚钱,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用牛角制成的仿品。但我们通过研究知道,消费者想要的是真货,并且有手段和关系来保证自己得到真货。例如,通过个人介绍和口碑推荐来寻找可信的犀牛角卖家。买家有时也会要求提供原产地证明。

然而,仿制品可能会吸引不同的消费者群体,他们渴望但目前无法接触到真品。正如熊胆市场上所观察到的那样,养殖熊胆进入市场后,实际上可能会提高对野生产品的整体需求——有了替代品,反而让人们继续认为熊胆是有需求的,或是具有医疗效果的。老虎养殖场也是同理。

跨国执法力度急需提升​

另外,犀牛角市场也不是一个完美的市场。野生动物走私非常复杂,特点是多变的消费者偏好、洗钱和有组织犯罪网络的影响。如果偷猎比制造逼真的仿制品更便宜、更省时,走私者就会有强烈的动机继续交易非法来源的犀角。


苏丹的白犀牛。图片来源:© Nicolas Tubbs/FFI

要制止偷猎和犀牛角走私,需要加强跨国执法,摧毁走私网络,并采取干预措施,提高那些与野生动物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们的收入和福祉。

最重要的是,保护极度濒危物种需要以证据为基础的战略。要用仿制犀牛角充斥市场,还需要更多的证据,证明这种做法将对已经濒危的犀牛种群产生积极的保护效果。

翻译: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