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DB,简称国开行)有机会成为世界上最举足轻重的气候银行,推动向低碳经济转型。
国开行为中国在全球的投资提供支持,这些投资通常是在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行业。全球约7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建筑、交通和能源行业,这些行业都与基础设施投资密切相关。因此,像国开行这样的发展融资机构在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融资决策时所采用的规则可以为减少碳排放设定框架。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全球规模最大、最具雄心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而国开行则是该倡议的主要融资方。国开行是世界上最大的政策性银行,拥有大约2.3万亿美元资产,而且实际上也大大超过了其他开发银行1.5万亿美元的资产总和。
部分由于其庞大的规模,国开行还是各大开发银行中最大的绿色项目融资者,2017年气候融资达1372亿美元,几乎是世界银行的十倍。
国开行在气候友好项目上的巨大投入被其在煤炭领域的持续投资所掩盖。2016年和2017年,该行在煤炭项目上的投资是清洁能源的三倍左右。
国开行的规模使其对绿色项目的推动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作为国际开发性金融俱乐部的一员,该行承诺遵守《巴黎协定》。国开行也是《“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的签字机构之一。
这一进展值得称赞,但如果国开行要实现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官方愿景,并与《巴黎协定》将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保持一致,就必须迅速采取行动。
什么是最佳实践?
气候变化智库E3G在最新的报告中确定了国开行可以改进的几个领域,其中透明度位居前列。
该报告评估了6个亚洲发展金融机构与《巴黎协定》的一致性。其中几家正在逐步减少化石燃料投资。世界银行已停止所有上游油气融资,而亚洲开发银行(ADB,简称亚行)则拒绝为石油勘探开发提供融资。亚行自2013年以来就没有为煤炭项目提供过资金,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则宣布,其直接融资渠道中没有煤炭项目。
相比之下,国开行的化石燃料项目融资政策仍不透明。如国开行能承诺终止所有煤炭融资,将表明它正在采取措施,贯彻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4月北京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的“开放、绿色、廉洁”理念。
国开行还应详细说明其“绿色增长”愿景将如何转化为经营决策。制定气候变化战略将阐明该行的部门战略如何与其绿色增长的核心价值相一致。
国开行已经将绿色债券融资项目的排放计算在内。它应将这一作法扩展到所有融资活动。各大开发银行已经制定了一套统一的方法来计算温室气体排放,这可以作为国开行的起点。
最后,国开行应将气候风险纳入贷款业务和国家风险分析。
发展金融机构的关键职能之一是引导民间资本。国开行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成功,例如为发展国内太阳能产业提供了长期资本。这是2009-2015年间太阳能成本降低80%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国开行在中国境外成功调动资本的规模较为有限。2017年,该行近98%的净贷款在中国内地。如果国开行能够在“一带一路”国家复制其成功经验,动员资本进入绿色产业,那么,它将在推动零碳和弹性转型方面发挥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