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沿岸省份面临水资源压力

最新报告显示,本应水资源丰富的沿长江省份同样面临水资源管理挑战。
中文
<p>图片来源:Alamy</p>

图片来源:Alamy

在人们的认知中,长江流域往往是水资源丰富的代表地区。作为中国的母亲河之一,长江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

然而,“中国水风险”组织最新发布的《长江水风险、热点区域及发展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紧靠长江的省市目前也面临着水资源压力,尤其是以“鱼米之乡”著称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压力尤为巨大。

守着长江,用水紧张

报告显示,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有六省市面临水资源压力,这六省市拥有中国1/3的人口,也生产了中国1/3的GDP。根据报告所援引的世界资源研究所数据,长江下游的上海和江苏面临着“极高”的基准用水压力,农业、工业和市政用水平均每年消耗当地90%以上的可用水资源;其他四省,包括安徽、浙江、湖北和四川,均面临“高”用水压力,平均每年消耗当地40%及以上的可用水量。

长江沿岸省份面临水资源压力

长江经济带省市紧靠长江,河网丰富,为何仍有缺水之虞?

这里所谓的“缺水”,事实上是缺“可用水”。据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介绍,长江经济带属于水质型缺水,即污染型缺水。尽管整体水量充沛,但由于工业污水排放、非法转移和处置危险废物的污染问题在部分地区依然比较突出,导致长江流域可用的优良水质产生局部的短缺和紧张。

目前来看,有着“极高”用水压力的上海地区,确实污染问题突出。报告称,截至2017年7月,上海的监控断面地表水的劣五类(无法被使用的水体)比例[TM1] 高达18%。而长江经济带其他省市普遍已将此比例控制在6%以下。污染或与上海的用水结构有关,报告显示上海的工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0%,为长江经济带所有省市最高,上海的人均污水排放量也同样位列第一。

长江:从大开发到大保护

报告再次凸显了长江流域面临的巨大环境挑战。

这一现实推动中国领导层在三年前下决心彻底转变对待长江的方式:变“大开发”为“大保护”。2016年初,习近平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庆座谈会提出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此后国家各部委提出多项长江保护计划,为水资源保护设定了阶段性目标。2017年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2020年长江经济带相关区域用水总量设定了上限。今年年初发布的《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则对水质提出了要求:到2020年底,长江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的国控断面比例达到85%以上,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的国控断面比例低于2%。

沿江省市的地方立法思路也发生了转变。过去,沿江省份立法主要从长江岸线的资源价值入手,强调长江岸线的开发利用。现在,长江立法更注重岸线的保护与修复,强调治理水污染、修复水生态。以江苏省为例,该省于1999年发布了《江苏省长江岸线开发利用布局总体规划纲要(1999-2020年)》,提出要“使长江岸线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更好地为我省跨世纪发展服务”。而在“长江大保护”要求提出后,江苏省于今年6月印发《江苏省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要求“切实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水危机成因复杂

但扭转长江沿线水压力状况并不容易,造成长江省市“守水缺水”的成因复杂。水质问题主要源于工业排污。根据中国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发布的《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52.3%的污水来自于工业废水排放。彭应登在去年的长江经济带的危废整治行动中发现,目前工业污染最重的地区还是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和江西,两地在1300多起危险废弃物违法案件中占到了近50%,多为当地化工园区没有合法安全地管理与处置危险废物,间接或直接导致长江下游省份的水质被污染。

水资源的低效利用也导致水危机加重。尽管政府及企业在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但目前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中国农业、工业耗水量仍然巨大,产生的经济效益却差强人意。根据世界银行 2013年的数据,为实现万美元GDP,中国需消耗1340立方米的水。这一水平虽然优于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如俄罗斯(2953立方米)和泰国(7099立方米),但距离发达国家平均367立方米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虽然长江各省市都设定了各自2020年的万元GDP用水量目标,但报告指出,据目前最新统计的2017年用水数据来看,目前无一省市达标。

此外,未能充分处理利用污水也不利于减缓水压力。长江经济带内有6%的城镇废水未被处理,相当于菲律宾所排放的废水总量。各地的污水重复利用率也较低,除了江苏外,其他十个地区的重复利用率均未超过10%,有七省的利用率甚至低于5%。

长江大保护将走向何方

中国目前正抓紧制定《长江保护法》,计划今年底之前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彭应登称,这部法律的通过将为长江大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加强上下游的联防联控,推动沿江保护的整体进展和局部强化;同时也为长江保护行动建立起长效机制,通过制度将行动固化下来,防止长江保护成为运动式的突击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长江治理的难点仍客观存在。彭应登指出,此前国家部委提出的各项水质和用水量目标仍“存在一点冒进的痕迹”,实现难度依然很大。尽管80%以上的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但一些不发达的省份的基础条件和政府管理水平与发达地区有一定差距,相对来说更容易出现拖后腿的情况,这些问题也将会被带到下一个阶段去治理。

他认为,长江经济带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整体的治理水平相对欠缺。沿江的综合设施和软件配备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五到十年,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观”,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