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水政策究竟能不能成功地转换到一个更具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来?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其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决策能力。相比之下,像三峡大坝和南水北调工程,就是优先考虑政治因素,而不是环境和用水者的需要。
关于南水北调工程,最大的争议在于巨大的开支。的确,中央政府很聪明地分派了资金来源,由从工程中受惠的各地方政府负担了大部分的开支。但是,工程的经济可行性存在疑问,这让人更加怀疑它的决策是出于政治因素。
部分问题就在于参与决策的部门太多,在中央和地方都是如此。在中央政府,水利部是主管部门,但是在决策时却必须把一大堆部门召集在一起,达成共识。这些部门包括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以及建设部、农业部和林业部等其他相关单位。目前各部门之间存在许多分歧,主要负责水资源管理和发展的水利部将三峡工程视为一项巨大的成就,国家环保总局却总是对它存在环境上的质疑。
事实证明,中国水资源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经常脱节,重复投资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尽管中国已经建立了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框架,但并没有一直得到贯彻实施。这不仅使水资源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同时也给国家应对巨大挑战的能力提出了问题。
最后一点,中国农业生产力低下,却消耗大量的本已短缺的水资源,这是难以为继的。如果要解决水资源脆弱的严重危机,领导层就必须放弃必备食品“自给自足”的神话。
文章来源:本文节录自《绿色未来》杂志特刊:《巨龙绿化:中国的可持续性挑战》,将于2006年9月出版。www.greenfutures.org.uk
首页图片由 Magalie L’Abbé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