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莱斯特·布朗的中印药方

随着莱斯特·布朗的《B模式3.0》中文版的发布,这位生态思想家看到了在食品方面存在的巨大挑战。其中,不断融解的冰川将导致亚洲的粮食减产,玛莉安·贝德写道。
中文

对华盛顿的地球政策研究所创立者兼所长莱斯特·布朗来说,六月是繁忙的一个月。在这个月里,布朗发布了《B模式3.0》(副标题为:紧急动员,拯救文明)的中文、印地语以及其他四种语言的版本,同时也丝毫没有放松对“愈演愈烈的食品短缺”的关注,他认为食品短缺“正将全世界卷进来,将食品价格推向史无前例的高度。”

这本书的英文版于一月份出版,“中外对话”在书评中写道,布朗“不仅仅撰写关于地球所面临的环境挑战方面的书籍。他还不断对这些书进行修改和更新,使之能跟得上变化的速度,用以说服全世界都来关注,不要等到为时已晚。”布朗在《B模式3.0》中阐述了他对人类生存的计划,他认为必须迫切的同时实现四个主要目标:稳定气候、稳定人口、根除贫困并恢复地球被破坏的生态系统。

布朗说,只要有一个目标达不到,就意味着所有的目标都达不到。早在中文版和其它译本发布之前,他已经在地球政策研究所的网站上进行了更新。布朗在4月写道:“在过去半个世纪中,由于与天气相关的原因,粮食价格时不时地波动,比如1972年苏联的歉收导致世界小麦、水稻和玉米价格翻番。”

但今天的情况完全不同了。布朗说:“目前粮食价格的翻番是大势所趋,一些趋势的累积效果加速了需求增长,而另一些则减缓了供应的增长。”

“这种情况,在世界上是前所未有的,”布朗接着说,“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和日益扩大的饥荒,一些国家的社会秩序开始崩溃。”布朗提到了泰国的米骚动、苏丹的联合国运粮车被劫、巴基斯坦的食品危机,以及埃及、摩洛哥、也门、喀麦隆等国发生的暴力事件,他断言“粮食短缺政治”正在全世界发生。

“更重要的是,”布朗的更新文本中指出,“某些国家还实施了粮食出口限制,它们想要抑制本国内的价格上上涨。”这些国家包括俄罗斯、乌克兰、阿根廷、越南和柬埔寨。这样的出口限制加剧了紧缩的世界市场的价格上涨。布朗说,无论供需都受到了若干根深蒂固的趋势的积累效果的影响。

“挑战在于,我们不单单要像过去那样要对付一次短期的粮食价格上涨,而是要迅速的改变这些趋势,它们的累积效果会共同威胁食品安全,而这是一个文明的标志。”布朗断言:“如果不能迅速恢复食品安全,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将会扩大,失败国家的数量将急剧增加,从而威胁文明本身的安定。”

“在需求方面,”布朗说,“所谓的趋势包括世界人口以每年7千万的速度持续增加,有40亿人想要提高在食物链中的地位,消费更多粮食密集型的畜产品,另外还有美国用于生产汽车用乙醇的粮食消耗量的急剧增加。”(布朗说,2005年以来,由于乙醇需求的增加,世界粮食消耗量从大约 2千万吨猛增到5千万吨。)

他接着说,在供应方面,“已经没有什么新土地可供开垦了,除非是砍光亚马逊和刚果河流域以及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或者毁掉巴西的塞拉多——一个草原地区”。这样做当然会产生巨大的环境代价,包括隐性碳的排放,动植物物种的丧失,降雨量以及土壤流失的增加。在其它地方,耕地也已经遭到了房屋建设、道路、高速公路和停车场的吞噬。

比新土地更加稀缺的是新的灌溉水源。耕地生产力的增加减缓,高腾的石油价格抬高了粮食生产和交通运输两方面的成本,对粮食种植者来说,生产生物燃料(特别是乙醇生产)变成了一个更加有利可图的选择。

“除此之外,气候变化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布朗写道。“使作物枯萎的热浪、更具有破坏性的风暴,在旱季维持亚洲大河流量的山岳冰川的融化,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产量的提高变得更加困难。”

在一份三月的更新文本中,布朗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山岳冰川正在融化,”他写道,“这会很快导致中印大河的干涸,它们在旱季都需要这些冰川来维持。恒河、黄河和长江流域的灌溉农业都严重依赖这些河流,旱季流量的减少将导致减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中已经指出,喜马拉雅冰川的退缩太迅速了,以至于它们到2035年将完全消失。

情况十分严峻,用布朗的话说,“世界的粮食生产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一个可以预见的巨大威胁”,而起因正是亚洲冰川的消融。“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小麦和水稻(人类的主要食物)生产的领头羊,”他写道。恒河70%的旱季水量都来自甘戈特里冰川,如果它消失了,这条河就会变成季节性河流。布朗说,那样恒河就会雨季有水、旱季没水,而旱季的灌溉用水需求却是最大的。中国冰川学家姚檀栋说,到2060年,黄河和长江也会面临着类似的境况,导致“一场生态灾难”。

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还有其他问题存在。过度抽水正在耗尽地下水资源;水井正在干涸;政治上失去控制的食品短缺越来越大;人口不断增加。到2050年,印度预计将增加4.9亿人,而中国则会增加8千万。

布朗在3月指出,考虑到目前的粮食状况,中国和印度的小麦和水稻收成一旦因为水源短缺发生任何波动,“不但会大大影响当地人民生活,而且会影响全世界消费者”。中国和印度最终甚至会去和美洲人争夺美国的粮食。

“冰川学家们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冰川的退缩有多快了,”布朗写道,“现在的挑战在于把他们的发现转化成拯救冰川的国家能源政策。讨论的问题不仅仅是山岳冰川的未来,还有世界粮食生产的未来。”

由于中国和印度人民有机会读到中文和印地语版的《B模式3.0》,布朗本月要传达给这两国的信息就是“要抛弃一切照旧的能源政策”,朝着2020年之前减少80%碳排放(这是气候变化的主因)的目标努力。他指出,第一步就是要禁止修建新的火力发电厂,这个观念正在美国如火如荼地讨论中。那么世界上大部分计划中的火力电厂是否都在这两个国家呢?“食品安全受染煤炭排放威胁最重的国家恰恰正是”中国和印度。

“从两国的利益出发,现在正是努力保护其山岳冰川的时候,”布朗说,办法就是“将能源投资转移”到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上去。“需要讨论的是我们能否动员起来,及时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不让高温融化那些哺育亚洲和其它地方大河的山岳冰川,不让粮食减产导致文明的瓦解。”

布朗强调,世界粮食安全将更加恶化,“除非领头国家共同动员起来,稳定人口、禁止将粮食用于生产汽车燃料,稳定气候,稳定水位和含水土层,保护耕地、保持土壤。”全世界的努力必须集中在根除贫困和提高水源供应上。布朗指出,所有这些方面的进展都至关重要,他认为有一个好消息:只要我们选择这样做,就一定能做到。

作者简介:玛莉安·贝德,中外对话副主编。

首页图片由Ngkk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