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构建绿色经济

丹麦气候与能源部部长康妮•赫泽高(Connie Hedegaard)女士认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将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加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孙晓华报道。
中文







丹麦气候与能源部部长康妮·赫泽高(Connie Hedegaard)呼吁国际社会拿出解决眼下金融危机的紧迫感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和目前多数人看待金融危机的黯淡眼光不同,她看到的是“令人鼓舞”的一面,那就是各国政要在救市行动中所表现出的空前的紧迫感和一致性。

“当今年夏天WTO谈判破裂后,很多人置疑,说国际社会不具备就某个重大议题达成一致的可能性,”赫泽高说。“可是,当9月份金融危机爆发后,我看到各方力量迅速集结,共同应对危机。我想,如果在气候变化谈判问题上,各方力量也表现出这种一致性,那么2009年,完成后京都议定书的谈判不是什么难事。”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很多环保人士担心,各国政要将会以金融危机为借口,拖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议程。赫泽高认为,这的确是风险之一。“目前,各国政要的注意力都放在如何解决金融危机的问题上。”但是她同时也认为,金融危机也提供了一个重建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体系的机会。

“现在大家都在探索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正是出路之一,”赫泽高说。“提高能效以及在其它的环保投资领域正是代表了这种新的投资方向。这种投资稳健,收效快,更可以创造大量绿色就业机会,是个双赢的选择。”

无独有偶,日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印尼总统苏西洛、波兰总理图斯克和丹麦总理拉斯姆森共同为《国际先驱论坛报》撰文,称:“当世界面对多个危机考验的时候,答案就在于寻找共同之处。目前,世界面临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两大难题,解决的办法就是发展绿色经济。”

该文援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预测,到2020年,全球在零温室气体排放能耗方面的投资将达到1.9万亿美金,占全球GDP总额的相当比例。目前,全球大约有200万人就职于风力与太阳能产业,其中一半在中国。在巴西,其蓬勃发展的生物能源产业大约每年能创造100万左右的新职位。在德国,到2030年,环保领域的投资大概是现在的四倍,占工业产值的16%,就业人数将超过其汽车产业所吸纳的工人。

下个月在波兹南,位于波兰中西部的该国第五大城市,第十四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即将召开,各国谈判代表将就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人类如果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讨论。波兹南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明年的哥本哈根最终谈判而拉开序幕,扫除障碍,铺平道路。

“现在全球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一致的机会已经到来,能否抓住这个机会是实现2009年哥本哈根谈判预期目标的关键,”赫泽高说。“科学家估算,我们大概需要10到15年来稳定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如何稳定的方案必须在2009年谈判桌上拿出来。机会已经到来,但是稍纵即逝。我们必须抓住,否则,世界上贫困国家与人民将饱受气候变化之苦。”

但是,赫泽高也承认,要达成一个符合科学依据的全球一致的协定,非常“复杂”,有很多“困难”。 这需要全世界的政要拿出勇气,付诸于行动,尤其是中国,印度,巴西,南非,日本,俄国和美国。

以美国为例,虽然奥巴马选战中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以及他的当选都给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带来一丝曙光,“但是我们不能就天真的以为,美国加入后京都议定书的过程是一片坦途,”她说。1997年,时任美国副总统戈尔承诺加入《京都议定书》,但是后来却遭到参议院的反对而被迫退出。

“新总统的当选不意味着白宫什么样的改变都能做出。美国的参众两院没有改变很多。奥巴马依然要依靠国会通过应对气候变化的法案,”赫泽高说。

而另一方面,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且不承担减排义务,赫泽高也在努力进行游说,以期中国在2009年谈判中表现出积极姿态。 

这正是她此行中国的目的--参加11月7日和8日在北京召开的“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高级别研讨会”;会见中国气候变化高级别的官员,互相交换意见;会见中国商界人士,争取他们的支持;会见中国地方官员及商人,推广丹麦先进的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低碳技术。   

做为努力的结果,李小琳,中国电力国际发展公司首席执行官,已经答应明年5月率领中国高级别商业代表团参加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变化商业峰会,此峰会是丹麦政府为年底的谈判而组织的一个商界预热会议。

 而浙江省,在赫泽高率团拜访的过程中,也对丹麦的风力技术,生物能源技术表示了极大的兴趣。赫泽高说,浙江省迫切需要的新能源、清洁能源等技术正在丹麦所掌握的强项。
 

孙晓华,现任中国日报资深环境记者,她长期关注气候变化问题,曾多次参与报道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并赴北极、西藏等气候变化敏感地区进行采访。

首页图片由NN- norden.org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