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许多部门都在努力制定政策,同时加强沟通,扩大中国在哥本哈根的影响力。国际和国内非政府组织,官方代表团,青年代表团和中国的媒体都聚集于此。中国的信息如何有效的传递出去却还不十分明朗。
比如12月8日,受邀到拉迪森酒店会见哥本哈根会见商界领袖。“中外对话”的读者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中国的增长模式在过去30年里一直严重损害着人民的健康、福祉和中华民族未来的繁荣。中国的工厂继续污染着水、空气和土地。至于气候变化,从鲜有邀请外界来测评和报告中国的碳排放情况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企业家仍然不知道或不关心碳核算。所以,有机会见到的这些开明的中国企业家,给在哥本哈根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
该活动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世界自然基金会、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和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共同组织,旨在中国商界领袖展现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态度。能看到强大的中国企业代表是好事:在今年5月举办的哥本哈根首脑特别商会上,中国代表人数出奇的少,让人以为中国企业领导人漠视他们对全球共同努力所需承担的责任,给人留下不良的印象。中国最杰出的六位企业家举行了发言。他们包括溢达集团的杨敏德,中国最大房地产公司万科集团的王石,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还有其他一些商业大亨。其中王石描述了减少该公司建筑工地的废物和排放的计划。所有的发言者都似乎很乐意发表谈话,表达中国企业界正在发生的变化:至少部分企业家已将环境问题和对气候的责任提上议程。但是,这些信息要传递到哪里?除极个别,会议室内大多数都是华人。他们是目标受众吗?果真如此,为何不在北京召开这个活动,还无需消耗这么多的经费和碳排放?如果用意不只是针对同胞受众,那么这里就存在问题。数以千计的消息每天从哥本哈根喷发出来,国家团体、联盟、非政府组织、研究机构和活动人士之间相互竞争,努力使自己的声音传播出去。看到强大的中国站出来固然好,但仅仅“出席”并不是得到倾听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