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7日上午11时30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哥本哈根大会会场新闻发布大厅登场亮相。这说明,好戏要开始了。
开会以来,大会谈判的两个轨道,《公约》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会议(LCA)和京都议定书行动特设工作组会议(KP)均陷入僵局。此前一天,两个会议产生的草案均没有在缔约方集体大会通过,只有重新打回工作组重谈。
发达国家要双轨并一轨,MRV,明确统一减排标准,发展中国家要更多的资金援助,保护发展权和京都议定书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观念。没有一方在关键问题上让步。通宵达旦的谈判,没有能解决实质问题。而距离大会结束,只剩下48小时,其中包括领导人签署共同协议的时间。
这时,各方差异能否达成妥协,谈判代表们根本做不了主,它关系到各国最高层的政治决策。也恰在此时,希拉里来到哥本哈根,并在第一次亮相中提出加入发达国家的千亿美元援助计划。以前,美国从来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表过态。
根据该计划,发达国家集体在2020年以前,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不过,希拉里并不打算白掏钱,她的条件有三个,第一,强调主要经济体(major economics)概念,这个概念基本和G20集团等同起来,也就是说,新兴国家要在里面。而新兴国家,就包括中国、南非、印度和巴西,所谓基础四国。这将目前77国集团与中国小组分成了基础四国和其他穷国两个阵营。
第二,主要经济体要采取有效的减排措施。我从可靠渠道了解到,上周77国集团与中国经过3个晚上的商议,才达成了当下一致对外,确保京都议定书的统一立场。而这是几年来少见的。
第三,主要经济体要充分保证措施透明。这和说要保证MRV没什么两样。
这是希拉里在哥本哈根打的第一张牌,我相信她手里还会有别的牌打,明天就会见分晓。而这些牌,无疑是给奥巴马总统出面做铺垫。最后的那张牌,要留给奥巴马打。
我估计,美国决定打哪些牌,也是最近才确定的。因为大约一个月以前,奥巴马的做法还是要在大会第一周出席,然后去挪威演讲。那么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开各国政要会面的场面,同时表达自己选举时就坚持的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
对奥巴马来说,应对气候变化也有相当的风险。限制贸易法案在参议院能否通过,至少要到明年3月。这之前,两院和奥巴马博弈的主战场是讨论医保。按照布鲁金斯学会学者李侃如的说法,医保法案的结果,也会波及应对气候的限制贸易法案(cap and trade bill)。现在,在共和党反对限制贸易法案的人相当活跃,有的还到哥本哈根来搅和。他们说,限制贸易法案实质上就是要让美国损失就业机会。美国目前的失业率达到上世纪20年代危机以来最高水平,这种说法很有杀伤力。
不过,在这种背景下,奥巴马却临时改变做法,先去挪威,在最后一天,最关键的时候到哥本哈根出牌。他一定要准备好手里的牌,而且得是一手好牌,搞不好还是同花顺。而奥巴马的第一张牌,就是希拉里。在昨天,希拉里打出了自己的第一张牌。
所以说,好戏就要来了。
希拉里在演讲中,提到各方谈判很困难,但是各国必须达成一致,共同应对挑战。这时,她突然引用了一句中国成语,同舟共济。这句话在2月份希拉里出访中国之前,曾在亚洲协会做演讲时也提到。
事实上,希拉里的牌,是给中国打的。
气候大会至今僵在那里,说到根上,就是中国和美国在博弈。中国用京都议定书,双轨制压美国,美国用资金援助,减排目标压中国。说白了,其实就是这两方力量在较量。至于欧盟,并不真的能实现双轨并一轨。因为本质上,双轨机制下,可以实现一轨。一轨机制下,何尝不能松动成双轨。严格来说,只要享有解释权和修正权,任何轨道都可以变来变去。
欧盟要做的,恰恰就是利用中美的较量,保持自己的平衡。在这个唯一能够发挥领导力的国际议题里,有所作为。
而在希拉里出牌的同时,会场内有中国领导人温家宝的讲话活动被取消的传言。这样做引起很多人担心,因为希拉里在出牌。接下来,奥巴马的第二张牌,7名议员代表,包括众议院发言人佩罗西本人也开了发布会。但中国,此前天天都有发布会,关键时刻却掉链子取消活动,不会有任何好处。
可是,这一说法,未必是准确的。因为存在一种可能既中方先向大会预留这块时间出来,保持自己选择的空间,但临时看情况做取舍。而且,以笔者观察,这些天中方在新闻发言上下了真功夫,其目的显然是要确保沟通顺畅,减少压力,避免让自己背这次气候变化大会失败的黑锅。尤其是现在,温家宝就要来了,这时候黑锅是背不起的。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对手出牌,所以中方调整战略,换一张牌出。
所以,就有了下午四点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的新闻发布会。据我了解,这场发布会是临时安排的。显然,它是一手回牌。
何亚非用英语讲了快半个小时,几乎用足了大会预留的发布会时间。他只字不提美国,上来先介绍今天温家宝在哪儿,见了哪些人,还提到温中午和谁谁谁一起共进工作午餐。我猜,这大概有为发布会取消辟谣的成分。随后何亚非发布了温家宝总理的观点,都是温家宝说,温总理再说,温总理提到,温总理强调云云。在对哥本哈根大会谈判的看法上,由何亚非转述的温的态度和希拉里没什么两样,强调时间紧迫,必须摒弃互相竞争,增加沟通与互信。在这次大会症结议题上,何转述了温的看法。
其一,谈判基础应当是《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其二,强调减排目标设定。其中解释中国的减排目标是经过反复科学研究制定的,没有谈判余地。其三,重申MRV的适用性,应当是受到国际社会支持的项目,而不包括自主减排。并解释说,不接受MRV并不等于不负责任云云,中国的项目受到最高规格的法律的审核。其四,长期计划和峰值,其五,气候资金。
我觉得这很可能的确是温本人自己的想法。他是搞地质出身,气候的事情也算半个专家。他不会完全只听所谓的智囊忽悠。
何亚非发布会的内容,解振华讲过,苏伟讲过,于庆泰讲过。总之一句话,中国的实质立场不松动,不变化。
这不是以不变应万变是什么?
这一定程度上也能理解,毕竟奥巴马还没露面,美国人到底想出什么牌,或者中方还没搞明白。
2009年12月17日就这么过去了,到傍晚我了解到,LCA和KP的谈判,依然没有什么进展。显然,真正的交锋要在大会最后一天发生。那将是一场什么样的戏,我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