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博客:曹隽,中外对话实习生。
去年谈判失败的乌云,在今年墨西哥海湾的气候峰会上依然阴魂不散。毫不意外,谈判家、说客、科学家和活动家在坎昆的角力重演了哥本哈根的僵局。而一年前达成更多减排承诺的希望火花如今也彻底死灰一片。
然而几天前,倍受争议的网络“深喉”维基解密,不仅将哥本哈根的废墟搅得尘土飞扬,让一些谈判代表团后院起火,也使我们得以窥见倒退的哥本哈根协议幕后的些许真相。
在最近的解密中,这个爆料网站披露了美国是如何操纵哥本哈根协议的。从09年6月开始,美国频繁在外交攻势中使用手腕。在美国气候谈判副代表潘兴和欧盟气候变化委员康妮在布鲁塞尔会面时,双方讨论了如何利用经济援助来对穷国,特别是“小岛屿国家联盟”施加金融压力。同时对话还探讨了通过创意会计手段来规避现金援助的可能性。另一则来自布鲁塞尔的解密暗示了美国试图把金钱作为潜在润滑剂,离间巴西使其疏远“基础四国”的气候立场。之后,美国又向联合国施压,阻止来自伊朗的科学家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担任要职。
这种幕后操纵在国际谈判中并不罕见,在这次坎昆也没有缺席。印度环境部长拉梅什今天告诉媒体,他受到来自小岛屿国家联盟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压力,这些国家被富国操纵要求他同意法律气候协议。
即便如康妮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的那样,维基的解密很可能有片面和断章取义的部分,但这仿佛好莱坞大片的阴谋论,将让各国各机构间原本就摇摇欲坠的信任雪上加霜。然而比起蹒跚的气候谈判,更让人担心的是那些贫穷岛屿国家的命运。当“基础四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仍可在谈判中坚持“共同原则”,那些小国不论是在公开还是私下谈判中都毫无筹码。
现在的情形就像一艘徐徐下沉的客轮上,头等舱和二等舱的乘客仍在为谁该先扔掉行李而争吵不休。而那些来自三等舱的乘客,行李寥寥声音微弱,只能眼睁睁看着海水漫入他们的客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