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珠峰冰川消融发出危险信号

气候变化令喜马拉雅的容颜发生了变化。然而,针对这种变化的研究却赶不上山区居民的观察。苏珊娜•戈登伯格与一群科研人员一道进行了一次远征。在这一过程中她发现,气候变暖的迹象不容忽视。
中文

登上珠峰大本营就像是走入了一个黑白色的世界。这里的景色只剩下岩石、冰雪、以及灰蒙蒙的天空。而几个试图在淡季登顶的登山队所搭起的圆顶帐篷则是这里仅有的一抹亮色。

这里没有飞鸟,也没有树木,有的只是大块冰川不时落入淡绿色的融水中所溅起的水花。它们就像是一杯巨大无比的怪异饮料中漂浮的冰块一样。这静谧令人不禁以为这里的一切在数十年来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然而,在过去几年里负责捡拾营地垃圾的夏尔巴人次仁丹增却依然感到不安。他说:“随着冰川的变化,一切都在发生着改变。冰雪中出现了很多这样的裂缝。过去,营地的地面很平坦,走起来不费劲,”

丹增还说,登山者们都说他们在攀登的过程中根本不需要冰爪,因为很多地方都裸露着岩石。而在艾德蒙·希拉里的时代则完全不是这样。作为登山之旅起点的昆布冰瀑是绵延长达16公里冰层的一部分,这段冰层形成了尼泊尔最大的冰川。丹增指着那里说道,“从前,当你远眺的时候,目之所及全部都是蓝冰。而如今,黑色的岩石都露了出来。”他认为,这些变化是在几个月里发生的,不是几年、或几十年,而是在短暂的夏季出现的。“而今年情况则完全变了,”他说。

目前所知的是,气候变化确实存在,而且是由人为所造成的,并导致喜马拉雅地区大量冰川融化。然而,除此之外,很多问题还不甚清楚,或者说完全令人困惑。

科学家将这种局面的出现归罪于一份联合国报告中所犯的一个错误。在气候变化的问题上该报告曾作出了结论性的论断。这份发表于2007年的报告曾错误地宣称喜马拉雅冰川将于2035年之前消失。而这份报告不仅阻碍了科学的进程,更使政府在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踌躇不前。它所产生的影响远非其它事件所能及。去年早些时候曝光的人称“冰川门”或“喜马拉雅门”的丑闻对于持气候变化怀疑论的人而言无异于天赐良机,而冰川学家们则因此而陷入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如今,他们非常迫切地想要扭转局面。

当你提到冰川融化以及喜马拉雅等方面的问题时,几乎所有在这一地区工作的冰川问题专家会马上出言请求你要谨慎地看待这个问题:请不要再重复这个错误思想,认为所有的冰雪会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消失殆尽了。“这简直是胡说八道,”高山研究所科研主任奥尔顿·贝尔斯表示,“当你仰望那些高耸的山峰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这种说法很奇怪。这些山上的冰雪坚若磐石,气温低至零下15或20度。他们将会一直保持这种状态。”

而地势较低的地方,则是另一番景象。对此,贝尔斯也承认。地势较低的冰川正在融化,而且其融化速度在过去的10到15年里要远远超过之前的几十年,不仅冲刷出了新的地貌,也为一些地球上最为贫困的国家带来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新的自然灾害。

我曾随同高山研究所以及来自13个国家的32位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一道进行过一次远征。我们的目的就是对一些新的灾害进行调查。

当我们飞抵一座名为卢卡拉的尼泊尔小镇,降落在一个希拉里曾经参与过部分建设的机场上之后,便展开了一次为期18天的征程。我们不仅造访了珠峰大本营,也来到过爱姆扎湖畔,以研究气候变化给山区带来的主要潜在威胁:灾难性的高海拔洪水。冰雪融化形成冰川湖,而且湖水的面积在不断扩大。直到有一天,湖水裹挟着泥石决堤而出。而这种洪水极具杀伤力,所到之处,公共设施以及土地几乎无一幸免,田野也被埋在几米深的泥石之下。

而这似乎就是最大的潜在危险。仅在尼泊尔境内目前就有1600多个冰川湖,而其中大约六个在人们看来具有相当大的危险性。然而冰川的消融同样会危及山体或者使水源受到破坏。一些亚洲最主要的河流,如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等都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冰川的季节性消融。据伊斯兰堡全球变化影响研究中心的阿姆贾德·马苏德称,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水系有60%~80%的水量源自夏季融水。而科学院冰川学研究的带头人马克西姆·彼得罗夫则表示,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地区,有一半河流的水量要依靠冰川的补给。

问题是,对于他们周围的环境所经历的变迁,不用等着科学家证实,山里的人们就早已了然。当地群众表示,气候变化的证据随处可见:树木的生长沿着山坡逐渐向上迁移,家蝇在5000米的地方飞舞,雨季在不该来的时候到来等等。

一些人认为这是上苍的惩罚。1953年希拉里探险的唯一幸存者夏尔巴人康查认为,冰川的消融是忤逆自然所带来的惩罚。现年79岁的他生活在南治巴札最大的镇子上。他的房间涂成了淡粉色,墙上挂着昔日探险的照片。“我相信山里有神灵。现在,所有被人爬过的山都被玷污了。人们成百上千地涌到这里登山,我相信神灵肯定不会高兴。”

比兰德拉·康德尔表示,动物的活动范围已经超出了它们常规的活动范围。他是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的自然保护干事,而珠穆朗玛峰也是这个国家公园的一部分。几年前,他在一次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发现一只普通花豹竟然在雪豹出没的海拔高度出现。他估计,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就是气候变化。“各物种都在发生着变化,”他说。

其他一些人也确信,眼前熟悉的风景正在发生着变化,而原因就是全球变暖。距珠穆朗玛峰不远海拔5050米高的山上,罗布切村的附近坐落着一座三层的玻璃金字塔,像是电影《王牌大贱谍》中的场景一样。

这里是一座高海拔科研站,由一家专志于喜马拉雅山研究的意大利组织负责。今年年初,该站(人们通常称之为金字塔)的工作人员脚蹬冰爪在珠峰南坳山口)海拔8000米的地方架设了一座气象站。他们还计划在明年春天登上更高的地方,在峰顶设立一座气象站。

南坳气象站刚刚开始采集气温、空气质量、臭氧含量等数据。负责在意大利人撤回欧洲后管理科研站的尼泊尔员工卡·比斯塔说,目前,变化已经非常明显。

比斯塔指着金字塔外裸露的黑色岩石说:“过去的五到十年里,冰川变化非常大。以前你能够看到冰雪。冰雪每年都在融化,雪线越来越高。气温也在升高。”冬季也变得暖和多了,他说道。2006年,二月份的气温一般在零下23到24摄氏度。与之相比,今年二月的气温几乎可以说是怡人,只有零下17到18摄氏度,比斯塔说。

这些变化让当地群众感到迷惑,比斯塔表示。“十年前,登山向导对于每座山都了然于胸。可是如今,这些山都完全变成了黑色,连向导们也认不出来了。”

然而,高山研究所的远征却让人明白地看到这种个人体验与科学进程之间出现的脱节。山区的群众表示,他们能够看到气候变化的迹象。攀登过珠峰的登山者也说他们能够看到气候变化的证据。

而问题是,将这些变化付诸文字,做出结论性的论断则无比困难。如,哪个冰川正在融化,融化的速度有多快等等。同时,“喜马拉雅门”也使科研人员格外谨慎。

简单说来,就是这个地区范围太大,又地处偏远。除了南北两极之外,喜马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天山山脉所蕴含的冰雪量要超过其它任何地方。据加德满都国际山区综合发展中心(ICIMOD)的资料显示,喜马拉雅地区有冰川15000座,仅尼泊尔就有3800座左右。

然而,据ICIMOD的多萝西娅·斯塔姆表示,即便是这一数字也不能完全当真。科研人员甚至连哪个山脉应当计入统计范围都无法取得共识。“目前,在谈到冰川数量时,稳妥的说法是数以万计,而不是具体的数字,”斯塔姆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这样写道。

随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小。“多大的冰群可以称之为冰川?”斯塔姆问到。小一些的在低分辨率卫星图像上甚至都无法辨识。而且,对于分裂成两块较小冰块的大冰川该如何计数?事情并不是简单到科研人员抽出一下午的时间测量一下喜马拉雅地区的大型冰川就可以解决的。

孔布冰川
蜿蜒流淌在珠穆朗玛峰旁,从鲁卡拉最近的机场走到那里需要大概八九天的时间。不丹王国的冰川则距离更远,而锡亚琴冰川由于在6000米处驻扎着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维和部队,实际上成为了一个战场。

奥斯陆大学的安德里亚斯∙科亚博并未参加探险。据他说:“喜马拉雅冰川更加遥远。”他在谈到阿尔卑斯山脉的研究时说道:“从苏黎世出发,坐几个小时的火车,然后再搭乘缆车,就能到达冰川了,你可以自己估算一下距离。”

贝尔斯认为结果反映出一个巨大的知识断层。科学家们可以利用喜马拉雅山的卫星图像,但是同安第斯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等其他地区比起来,在那里做的实地研究却是少之又少。卫星图像只能是管中窥豹,它可以显示出某一冰川的长度在缩短,但是却无法告诉我们冰层是否变薄了。此外,尼泊尔对冰川和气温的记录也开始得相对较晚。

贝尔斯说:“喜马拉雅山基本上就是一个真空地带。阿尔卑斯山和安第斯山已经研究的很充分了。我认为他们对那里的冰川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数据库。但是比起其它地方来,针对喜马拉雅山所做的这类研究则少之又少。由于后勤保障、海拔高度等方面的困难,至今仍没有在那里做过完整、细致的实地研究工作。”

然而,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决定意义的模式。在尼泊尔,一些南向的冰川,尤其是那些低于5000米的低海拔冰川,正在变得越来越薄,而且在快速地缩短,有些甚至已经消失,尤其是那些碎石较少的冰川。

那些被大量粗砂和岩石所覆盖的冰川的境遇则相对较好。如果覆盖层足够厚,比如说有一米以上,那么岩石和碎石层就会起到隔热的作用,可以防止冰川以较快的速度变暖。然而,如果覆盖层很薄,那么似乎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覆盖层将吸收阳光,从而加速冰层的融化过程。

但是,即便是昆布冰川这类巨大的冰川也正在消退。在去往大本营的路上,地表正在形成的小池塘似乎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这种迹象 。彼得罗夫说:“在昆布冰川的表面有很多东西,这是消退的一个迹象。当然,昆布冰川并不像小冰川消退那么快,但是,如果你把今天的冰川同四五十年前的冰川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它们确实正在消退。”

那么,这使喜马拉雅冰川处于何地?下一代人还能在这个冰雪宝库里看到冰川么?或许可以吧,但是别指望在那之后还能有很长一段时间。贝尔斯说:“你的孙子孙女将要爬到那里才能够看到冰川。但是,我不相信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冰会在未来30年左右的时间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是,他补充道:“如果你看得真的很长远的话,比如说100年或者200年之后,那么按照当前的变暖趋势,我认为前景不妙,非常不妙。”

https://www.guardian.co.uk/

©卫报新闻传媒集团2011年版权所有

图片来源:auldhipp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