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里约联合国地球峰会的日益临近,可持续问题专家们开始为更绿色的未来提出各种新的理念和模式。
其中“地球界限”概念在学界和NGO中间知名度越来越高。这个概念是由瑞典科学家约翰·罗克斯特罗姆及其同事于2009年提出的。详情请参见:《有界限的世界》。但是,简而言之,罗克斯特罗姆总结出九大“地球系统进程”,它们都有地球界限,人类要避免灾难性的环境变化,就不能逾越这个界限。这九大进程是: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流失;氮和磷的过量生产;平流层臭氧层损耗;海洋酸化;全球淡水消费;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空气污染和化学污染。
然而,迄今人类在关键的领域失败连连:生物多样性的流失速度是自然状态下的100到1000倍;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量太多太多;每年从大气中消除的氮元素数量超出可接受量1亿吨。
在吸收这个概念的基础上,乐施会的高级研究员凯特·拉沃斯提出了一个新的框架,即将人类福利也包含在内。拉沃斯说,这个所谓的“多纳圈”概念将地球界限和社会界限结合在一起,表明在保护地球的同时实现千百万人的脱贫是完全可能的。我请她对此做了详细阐释。
丽娜·斐(以下简称斐):多纳圈概念背后的考虑是什么?你为什么会吸收地球界限概念?
凯特·拉沃斯(以下简称拉):我发现九大地球界限的概念真的非常令人信服,因为它简单明了,易于理解,让非科学界人士也能了解地球系统科学,这是很了不起的。
但是,如果说有一个资源利用的最大上限,超过这个上限就会导致无法挽回的环境退化,那么同样应该有一个资源利用的基线,低于这一基线人类就无法生存。如果说自然资源有限,必须生活在地球界限内的话,我们同样也要讨论全球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以及必须保证所有人都生活在社会界限内。
因此,所谓的“多纳圈”概念指的就是这两个界限之间的空间:在这里,每个人都能获得满足生活需要的资源,但人类整体又必须生活在地球的承载能力范围内。
斐:科学家们警告说地球已经压力重重,但同时活动家们还在努力为提高全世界穷人的生活标准而奋斗。你如何协调这两个显然相互矛盾的压力?
拉:从多纳圈理论的角度来看,利好消息之一就是要让全球70亿人生活在社会基线之上的努力,并不会对地球界限造成压力。只要用3%的粮食,就能让占全世界13%的影响不良人口免于饥饿,每年食品链中浪费的都比这多。
同样,要让19%还没有用上电的人口都摆脱能源贫困,付出的代价只是让现有的二氧化碳排放增加1%。但目前世界上一半的碳排放是由11%的人口造成的。因此,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清楚:让地球面临巨大压力的不是脱贫,而是财富和极端的不公。
多纳圈概念。来源:www.oxfam.org.uk
斐:多纳圈概念对于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是否同等适用?对于像中国和英国这样差异巨大的国家,它的意义何在?
拉:要把所有人都置于社会基线之上,同时维持在地球界限之内,这肯定是一个全球性的概念,需要全球的合作。要想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通力协作,大大提高全球资源利用的公平性,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同时为了满足人类需要,还要大大提高资源转化的效率。
我认为多纳圈概念表明,发达-发展中国家的区分方式已经过时了,这是因为在同时追求社会正义和环境可持续的时候,我们都是在发展的。在贫困人口众多的低收入国家,关注的焦点只能是如何将每个人都拉到社会基线之上,但决不要在长期上沉迷于资源密集型的基础设施,如代价高昂的化石燃料进口。
高收入国家的责任很清楚,就是要带头尽快将经济发展和资源使用脱钩。主要新兴经济体正在展现出最富活力的发展路径转型,这些路径会将人类带入多纳圈的空间。同时它们也为今天的低收入国家树立了良好的未来道路模式。
斐:你是否担心多纳圈概念无法得到人们的认真对待?
拉:一些人最初的反应是说地球界限是客观的,在科学上是确定的,而社会界限则是主观的,不可能确定。实际上我很容易就能反驳他们,因为我们对地球界限的认识才刚刚起步。
几个世纪前,医生们开始对人体的极限进行探索,研究在生理系统崩溃前心脏最多可以跳多快,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可以活多久,以及最少需要多少食物才能避免营养不良。今天的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和这是一样的,科学家们就好比生态医生,开始分析地球的生命极限。这个领域还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包括在风险面前的伦理选择。因此,从很多方面来说地球界限是一个新的主观概念。
社会界限的确定也是主观的,但是这项工作早在六十年前就开始,即《世界人权宣言》的发表。世界在这一点上的共识体现在国际人权法律之中,同时联合国机构几十年来一直在收集生活在赤贫下的人们的数据。
实际上,地球界限和社会界限这两个概念在核心上有很多共同之处,我想这也正是将它们合并在一起的理念能够如此受到认可的原因。
斐:现在你就要带着“多纳圈”概念去里约了。你期待的结果是什么样的?下一步有何打算?
拉:我认为里约+20之所以对多纳圈概念感兴趣,部分原因在于它在一幅图景中展示了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社会、环境、经济)是如何相互依存的,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多纳圈模型并没有为我们解答所有问题,因此它从多个角度都是有用的。
多纳圈概念的核心信息就是:只要我们同时追求在国内和国家间实现更大的社会正义,就一定能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只要我们谈到地球界限,那么同时也必须讨论社会界限,以及它们带来的资源配置意义。如果多纳圈概念能够帮助传递这些信息,扩充经济发展的概念,或者帮助确定一个21世纪可持续和公平发展的概念,将是一个巨大的成就。
至于下一步,乐施会正在和其它组织合作,在若干国家进行地球和社会界限的研究分析,看这种确定一国需求和资源的方法是否能够在该国激起关于改变发展路径的讨论,探索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应有的模式。
观察这个概念是否能够以及如何在国家政策讨论中发挥作用,将会是非常有趣的。
丽娜·斐,中外对话实习生。
关于“多纳圈”概念,更多详情请参见乐施会的介绍。同时乐施会也将于6月17日在里约的IIED公平思想研讨会上就地球和社会界限展开一场公众讨论。
本文由伯尔基金会核能与发展项目支持。
翻译:奇芳
图片来源:AlexPe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