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联合国峰会:老生常谈的气候变化问题

一项新研究指出,联合国气候“老套的”磋商机制是达成全球气候协议的绊脚石。
中文

本周,约有17000名官员、7000名非政府组织代表、1500名记者齐聚多哈,他们将致力于推进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气候协议的达成。

190多个国家中的大多数与会国家都认同,全球升温必须要控制在两摄氏度内,以避免产生破坏性的气候变化。比起去年或者前年,达成共同协议的希望似乎更为渺茫。

一些观察员表示,气候谈判进展甚微是联合国峰会臃肿过时的谈判过程所导致的。

来自廷德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海依克·施罗德博士主持的一项研究成果在科学杂志《自然气候变化》上进行了发表,文章称一些国家的代数量在增长,但却对相对较小对贫穷的国家进行倾轧。

1995年的第一届气候会议有757名代表,而2009年的哥本哈根峰会,代表的数量已经跃至10591名。

更甚的是,持续地寻求每个国家的同意这一举措阻碍着联合国气候会议去兼顾贫穷国家所受的损害,这些国家很可能会承受最坏的气候变化后果。

文章呼吁:对与会代表数量设置上限,并改革联合国的谈判和决议方式。

“联合国必须认识到,这些过时的架构只会束缚,而不会迫使国际气候政策方面合作的形成。早就应该对那些对有碍于决策的形成和协议的达成的组织和架构做出改变和调整。”

“贫困国家负担不起大型的代表团,且一般来说,他们代表团的专业水平也远低富裕国家。这就限制了贫困国家的谈判力、也使得他们在每次会议中的影响力甚小。”

一些人更为加激进的表示,解决办法是丢弃联合国磋商,把磋商分解成主要污染国之间的更小范围的协议。

相比起气候科学家和活动家所提出的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内的协议,更小范围内的“碳俱乐部”的谈判或许能使每个国家更愿意并着手展开行动,例如帮助发展中国家推广低排放项目的投资。

“谈判从‘碳俱乐部’开始,并聚焦在各国所能够真正实施的政策上,”斯坦福大学大卫·维克特教授在他的《全球变暖的僵局》一书中做了如此解释。他说谈判应该远离那些很少有政府愿意或者能够达成的抽象的承诺。

他举例说,如果中国与法国之间的核反应堆的交易协议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那就没有理由不把这项协议视为法国的“碳俱乐部”谈判的一部分。

维克特教授说,作为气候谈判机制的榜样,我们应该向诸如世界贸易组织那样的组织看齐。

现今大部分环境活动家和非政府组织还是想让联合国气候会议起作用。但是,若在下周的多哈峰会上再一次失败,或许会让人们开始寻求战略上的转变。

“政治不会让人们的想法趋同,而是让有不同想法的人行动一致,”科罗拉多大学的小罗杰·皮尔卡如此写道。“气候问题永远都不会彻底解决,但是我们仍然可能会把问题处理得更好或者更糟。” 

 

翻译:田野  校对: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