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中国减排:冒进只会倒退

抛开谈判桌上“应该减多少”和“可以减多少”的政治博弈,中国减排的实际能力和潜力该如何评估?中国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副主任邹骥接受了中外对话徐楠、张春专访时说,冒进只会倒退。
中文

中外对话:在过去十年,中国自身经历“十五”、“十一五”两个重要的五年计划时期,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经历过一个怎样的角色变化?

邹骥:我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9年到1995年的缔约方大会,这是中国启蒙、初步参与的阶段,中国的角色主要是追随和跟踪全球进程。

从1995年谈判进入更加实质性阶段开始,到2007年的巴厘岛路线图,是中国从适应、熟悉到主动参与的过程,回应其他国家要求。1997年京都议定书谈判时,中国媒体的普遍反应是说“NO”,对很多来自国际社会的要求和愿望表示拒绝,这也是那个时期中国留给其他国家的深刻印象。

2007年以来,中国越来越主动,进入全面、积极参与的阶段。

其中最主要的背景,除了低碳发展要求已经成为全球明显的大势所趋,更重要是国内背景发生变化。在“十五”、“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经历了爆炸性增长,能源消费增长、电厂投资和排放增长的速度,都是惊人的。十年前,中国的电力装机容量不到五亿千瓦,而现在是十几亿千瓦,六、七年时间里的增长,相当于1949年以来50多年累积的装机容量。

这足以让任何一个经济学家和国情专家大惊失色。一个以火电为主的国家,数亿千瓦的装机容量要靠煤来支撑,大小煤窑开动,全民挖煤,约一半的铁路运输负荷和周转量都在运煤。这是一幅什么景象?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原油出口国,到现在原油依存度接近60%,无论从油价、经济成本还是能源安全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这种增长的空间,已经发挥到了极致。

所以中国开始反思。要从一个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跃迁到中等发达国家行列,最关键就是2050年前的这几个十年,现在还没有把握说一定能达成那个目标。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沿袭现在的发展方式,把握是非常小的。

归结起来,中国的变化是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这是十几亿中国人的前途、根本利益所决定的。而且中国从国家战略的层面对此予以了确认,淘汰落后产能、调整经济结构的行动是有目共睹的。

中外对话:对一个处在工业化、城市化中期的大型经济体来说,降低排放决非易事。国际社会的期待是给了中国更多机会、还是已经超出中国本身的能力?抛开谈判桌上“应该减多少”和“可以减多少”的政治进退,中国的实际能力和潜力到底该如何评估?

邹骥:中国有一些有利因素,比如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提供的调整机会。还有,中国正在变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美国之间的差距在缩小。过去不可以想象的制度措施、研发投入等等,现在成为可能。

另外,虽然世界格局依然是发达国家主导,但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谈判力量在上升。

但是同时,不利因素也很明显。

国际社会有一些错觉,认为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这有可能让中国承担与其自身能力不相符的国际责任。中国办了奥运、发射了神州九号,但北京的CBD和上海的陆家嘴不是中国全貌,中国还有几亿农民没有解决基本保障,医疗、失业、养老的基础薄弱,还有很多中国百姓享受不到安全的饮用水,中国人均GDP只排在全球90多位。全面地看,中国依旧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另一个重大的不利条件,是资源禀赋。

巴西90%的能源来自水电,这是基础自然条件决定的,何等幸运?中国的一次能源结构中,如果煤炭可以被油替代,排放就能减少三分之一;如果被天然气替代,排放能减少三分之二,但中国最主要的资源是煤炭,其他能源类型都很有限,依赖进口显然不现实。通向清洁能源的挑战非常大。

同时,几亿农民进城、教育的问题还是要解决,老百姓的生活还得改善,这是天经地义,没有任何争议的事情。

就中国国内而言,有两种危险倾向值得警惕:一是抱着传统方式不变,另一种就是急于求成、用大跃进的方式搞低碳经济,错误判断中国的定位和技术水平。

中国只能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冒进只会耽误低碳发展。

中对对话:中国会不会走出一条与库兹涅茨曲线不同的道路?

邹骥:在现有的世界经济体系下,一个正在发展的国家是很难把排放量降下来的。现在全球新增的排放量每年有70%来自中国,对中国的压力、呼声、期望一直都在上升,但应该看到:中国在库兹涅茨曲线的左边,欧盟在这条曲线的右边,已经过了它的峰值。两者所处的阶段、排放类型是不一样的,是不可比的。中国的高排放主要来自工业,对应的经济活动主要是投资;欧盟的排放主要来自建筑、交通,对应的经济活动主要是消费。

法国在人均排放最高的时候接近9吨,德国曾接近15吨,谁都不应该忘记这样的历史,不可能让中国的人均排放值从7吨开始划一条直线,直接进入下行通道。这不符合发展经济学的基本规律。日本、澳大利亚的人均GDP达到四万美元,排放都还没有达到峰值,而中国现在的人均GDP是五千多美元,曲线还在上行。

中国有把握在低于美国和欧盟的历史水平上实现峰值,但即便人均排放的峰值是10吨,相当于130亿吨的总排放值,还是超出我的想象范围。这对中国是极大的挑战。

中外对话:从历史角度看,当年欧洲国家通过产业转移有效地实现了排放转移,而今天这个路径已经不可重复。那么中国的减排空间在哪里?

邹骥:技术进步。中国减排的主战场还在能效。

我们运用能源经济学原理的卡亚分式做分解,主要从人均GDP、能源强度、单位GDP能耗、排放强度、单位能耗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人口几方面做分解,它们共同决定排放总量。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人口还会增长,尽管涨幅很小,人均GDP所依靠的进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还得增长,目前的现实是投资促动的成分更大,但消费促动同样会带来交通、建筑等方面的排放和能耗提高。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提出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一直是促进服务业增长。但如果是通过交通部门、物流业的服务,也是增排因素。整个服务业的碳排放水平相对较低,但这样的产业结构是以GDP水平为基础的,这不是数字游戏。

制造业存在明显的低端和高端之分,做低端就是排放大,赚钱少,高端就是排放小,赚钱多。所以技术的重要性再次凸现出来。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的制造业还要搞,城市化还没有结束。什么减排最容易?一夜之间回到农业社会!但这样的低碳是不可能的,只会制造出更多贫困人口。国际社会的有些期望过于简单化。中国还要解决几亿农民安全饮水的问题,要确保中等震级之下百姓的房子不塌。更多的钢筋、水泥就是意味着更多能耗,这是最基本的背景。

另外,欧美社会的高能耗生活方式示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是带有优越感、主导性的人群,他们的文化在教育发展中国家的广大青年,这些青年就是未来的消费者、经理、董事和教授。他们每天看着宝马、大房子、SUV、高消费的广告,认为成功就是这样。

要改变今天的局面,必须是全球同步行动,转变生活方式。不管出于历史还是主观原因,如果自我定位为高尚、优越、被别人模仿,那么就更有责任做出榜样。

-->
隐私概述

我们通过Cookie来为您提供最佳的在线阅读体验。以及监测文章的浏览量。Cookie信息存储在您的浏览器中,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例如当您再次访问我们网站的时候,Cookie帮助我们识别和为您提供最相关和最有用的信息。

必要的Cookies

必要的Cookie应始终处于启用状态,以便我们能够保存您对Cookie设置的偏好。

中外对话(China Dialogue) - 以富有国际视野的内容,宣传环境保护理念,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的中外交流。参阅隐私声明

Cloudflare - Cloudflare是一项用于提高网站安全和性能的服务。参阅Cloudflare的隐私声明服务条款

 

功能性Cookies

中国对话网使用功能性cookies来收集匿名信息,例如网站的访问人数和最受欢迎的页面。启用功能性cookies有助于我们提高网站的使用体验。

Google Analytics - 谷歌分析cookies用于收集用户如何使用网站的匿名信息。我们使用这些信息来改进网站功能,了解网站内容所辐射的读者群。参阅谷歌的隐私政策服务条款

广告类Cookies

网站使用以下附加的cookies:

Google Inc. - 谷歌运营的服务有Google Ads、Display & Video 360以及Google Ad Manager。这些服务让广告商能够更容易和高效地规划、执行和分析营销方案,同时使相关服务商能够从在线广告中获得更大的回报。请注意,您可能会在Google.com或DoubleClick.net域名下看到谷歌投放的广告类cookies,即便是您已经选择关闭cookies。

Twitter - Twitter是一个实时信息社交网络,在这一平台上找到您感兴趣的账户,您就可以追踪您感兴趣的最新事件、想法、观点和新闻。

Facebook Inc. - Facebook是一个在线社交网络,它将用户与朋友和家人联系起来,并且可以建立新的社交联系。中外对话旨在帮助读者阅读更多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如果您是社交媒体的用户,那么Facebook将在您的网络浏览器上放置cookies,通过Facebook Pixel来实现这一目的。例如,当我们网站的访客进入其Facebook界面时,Facebook会将他们识别为中国对话读者,并向他们推送我们网站的相关内容,例如更多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内容。通过这一方式可以获取的数据仅限于访问过的网页的URL和浏览器可能传递的有限信息,如IP地址。除了我们提到的cookie选项,如果您是Facebook用户,您可以通过此链接选择关闭这一功能。

Linkedin - 领英是一个以商业和就业为主的社交网络服务,通过网站和移动应用进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