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气候行动:仅有9%的消费者愿意少吃肉

畜牧业占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4.5%,但只有极少数消费者知道肉类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并愿意为此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 
中文
本周,新一轮多边气候会谈即将开启,与会者齐聚秘鲁首都利马,希望找到减排的良策,但有一个问题却明显被众人忽略了。

畜牧业和肉类消费产生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的14.5%,而这还未将畜牧行业低效消耗的大量资源,如水、土地和作物等计算在内。即便如此,各国政府也不愿意讨论如何减少这一影响。

英国智库机构查塔姆研究所最新发表的涉及12国消费者调查显示,不仅政府对这一问题漠不关心,广大消费者也对肉类消费给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一无所知。

除砍伐森林产生的二氧化碳外(以放牧或获取牲畜饲料为目的),畜牧业还是甲烷(来自牛)和一氧化二氮(来自废料和粪便)这两种很强的温室气体最主要的来源。

然而,从调查来看,尽管肉制品和奶制品行业与运输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基本相当,但在两者哪个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这个问题上,巴西、中国、印度、英国、美国等国认为是运输行业的受访者人数比认为是肉、奶制品行业的人数多出两倍以上。

查塔姆研究所还发现,在12个受调查的国家中,仅9%的受访者愿意减少自己的肉类消费来帮助应对气候变化。而且各国情况不一,其中中国(19%)、印度(14%)和巴西(12%)的比例较高,而日本(2%)、英国(4%)、美国(4%)和俄罗斯(5%)的比例则相对较低。

减少肉类消费缺乏实际行动
虽然各国政府出台了多种政策减少家庭、工业和汽车的能源消耗,但都不愿应对肉类消费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只有欧洲采取了些许行动。荷兰和瑞典两国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了各自的国民膳食建议之中;英国早前也曾呼吁国民“调整”肉类消费习惯,“多吃豌豆、豆角、坚果等其他富含蛋白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食物”。

还有一些欧洲国家正在探讨“集约型可持续发展”,即在保持生产水平的基础上,提高畜牧生产效率。然而,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所作的评估在内的各项科学评估显示,仅此一项措施并不能满足当前的减排需要。

据粮农组织去年发表的一份畜牧业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报告显示,肉类消费的增长很可能会超过生产力的增长。1961年到2010年,中国人均年肉类消费从4千克增长到了61千克,预计未来这一数字将继续增长。虽然欧洲的肉类消费出现停滞,但人均年消费量仍然超过80千克。

到2050年,全球肉类消费将在2005年7月的水平上增加76%。环境科学家发出警告,这种膳食消费趋势将与全球2℃的温升控制目标相左。

据今年早些时候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发表的气候变化评估显示,农业领域减排最有效的办法在于控制消费者需求。根据一项科学研究的估计,对牛肉、猪肉和鸡肉产品征税能够使至少减少27%的温室气体排放。

但查塔姆研究所的报告显示,(在肉类消费水平较高的国家)政府之所以不愿意减少肉类消费,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国家的肉类消费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宗教传统,另一方面是因为肉类食物受到人们追捧,政府担心介入公众的饮食消费可能引发强烈不满和抵抗。

查塔姆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安东尼•弗罗加特表示:“调查突出了两个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时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第一,提高公众意识,让人们认识到肉制品/乳制品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人们的行动意愿。第二,政策或公共信息策略要多强调减少肉类消费的好处,比如既健康又经济,但不能让消费者对美食的享受打折扣,只有这样,政策才可能成功。”

地球安全倡议组织创始人、分析员亚历杭德罗•赖特夫斯基表示,政府和企业需要通力合作,让大家明白减少肉类消费后,蛋白质消费、生产、投资和就业将出现怎样一幅景象,这才能保证减少肉类消费。

他继续说道,“我相信我们有机会通过‘创新’走出困局,而生物科技领域层出不穷的技术创新给了我们这样的希望,人造肉就是一例。这些技术创新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甲烷排放、用水密度、动物福利等问题,使各国在技术上得到发展,积极推广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现在,一个重要的挑战就是政府、企业和广告业如何携起手来,共同改变消费者的原有观念,接受新产品。”


翻译: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