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印度评估碳排峰值年

奥巴马期待明年访问印度达成联合声明,与此同时,印度正在考虑公布其碳排峰值年,2035年至2050年之间均有可能。
中文

近期发生的两件事,促使印度开始认真考虑减排承诺。一件发生在利马气候峰会开幕当天,另一件发生在峰会开幕前一周。印度很可能在明年1月末美国总统奥巴马造访新德里时宣布其减排承诺。

届时,印度的碳排放峰值年以及相关细节可能会公布于众。

印度的这一举动与其此前提出的气候变化应对声明大相径庭。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筹备期间,印度曾宣布了一项降低碳排放强度(未提到具体减排量)的目标。这一目标激怒了许多印度前政府官员、智库机构和非政府组织。他们提出印度的人均碳排放量很低,根本不应该设立任何目标。

面对国内的反对,印度政府退回到原有立场:即发展中国家必须继续向前发展,富裕的发达国家才是温室气体含量超标的原因所在,发达国家必须承担起减排的责任,并为贫穷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贫穷国家发展绿色经济。

今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年度峰会在秘鲁首都利马召开。峰会第二天,印度内阁便正式要求印度气候谈判专员在会议中严格遵守《公约》原则。

这就意味着印度很可能在本次峰会上不会做出任何减排承诺;在面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减排、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等问题上,印度选择严格遵守《公约》中“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这一神圣原则。

印度还将强调平等原则,即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的碳排放权。

中美协议促使印度行动

但种种迹象表明,印度会在不久的将来做出重大举动,即便不是在本次利马峰会上。

自从《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发布以来,美国承诺到2025年实现新的减排目标,中国宣布2030年为碳排放峰值年,国际社会就不断向印度施压,敦促其做出类似承诺。

目前,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居全球首位,美国次之,印度紧随其后。

据印度外交部以及环境、森林和气候变化部的高级官员表示,上周,就在印度政府宣布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作为贵宾受邀观礼1月26日的印度国庆日游行之前,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还在不断上升。

这些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还告诉印度气候对话网站(indiaclimatedialogue.net),美国政府已经参照中美联合声明草拟了一份印美联合声明,这也被认为是奥巴马接受访问邀请的前提条件。

这些官员并未透露印度方面的具体反应,但根据政府对外宣布美国总统将访问印度一事,分析人士从中已有了自己的答案。

一位资深美国气候谈判员告诉印度气候对话:“外交官通常不使用‘条件’这样直白的字眼,但白宫这次的态度很明确。”他表示相信在奥巴马总统访印期间,两国将发表联合声明。

当被问到这些可能行动背后的意义时,印度环境部的一位高官告诉印度气候对话:“不管怎么样,我们原本就打算在明年三月之前公布自愿减排承诺。目前的行动只不过是将这一进程提早了几个星期而已。”

2015年3月是各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自己的减排计划的最后期限。

当被问及印度何时达到排放峰值时,该官员表示:“从2035年到2050年都有可能。我们已经委托一些独立智囊机构展开研究,评估峰值年对印度经济的影响。

目前,有关方面要求这些智囊机构尽早提交研究结果。结果一出,预计印度总理办公室方面就会做出决定。”

印度虽然有可能准备迈出这一步,但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不愿放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原则。

这就是为什么在听到中国首席谈判代表苏伟在利马气候峰会上的发言后,印度政府如释重负。

苏伟明确表示,虽然中国与美国签署了联合声明,但中国政府绝不会在气候谈判中抛弃“立场相近发展中国家”集团,或者任何由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组成的、有中国参与的集团。

在由第三世界网络(Third World Network)组织的周边会议上,苏伟再次重申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不动摇。

自愿减排机制的风险

欧盟、美国和中国都已公布了自己的减排目标,印度可能很快也会公布,全球气候体制正朝着自愿承诺的方向发展。

这样的发展趋势违背了《公约》原则。根据《公约》,192个国家和欧盟应共同制定出全球减排的具体数字,并在各国之间分摊。

但鉴于缔约国在过去二十多年里都没能就减排具体数字达成协议,许多环保人士认为自愿承诺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要想将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2℃以内,自愿减排承诺还远远不够,它比实际需要的减排量至少少了四成。

世界银行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减排不足可导致全球平均气温最高上升4℃。科学家也发出警告:温升一旦超过2℃的界限,将产生严重的、不可预知的后果。

而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最新报告,气候变化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影响全球农业总产量,导致海平面上升,加速冰川消融,暴风雨、洪水和干旱频发、程度加剧。

自愿承诺体制不仅满足不了减排需要,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看来,还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大退步。

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这些国家确保了自愿承诺不属于《公约》正式决议的范畴。

但自2009年气候大会以来,这些国家的立场已有所转变,而在12月1日到12日的利马气候峰会上,他们可能会做出明确表态。

利马峰会原本是为2015年的全球新气候协议打基础,但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与会代表提出质疑:既然主要排放大国纷纷向自愿承诺靠拢,制定新协议又有什么意义?

另外,2015新协议的草拟工作并未如期展开,也使这些国家感到担忧。

目前,许多国家已向《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减排草案,并希望对每一份草案进行讨论。但起草委员会主席团决定根据各国的建议自己制定一份草案。

利马气候峰会开幕第一天,就在与会代表口中的 “择优挑选”问题上出现了激烈的争辩。

气候谈判专员们正在草拟新协议,而各国却纷纷做出自愿减排承诺。这就出现了两个问题;第一,这两条行动路线将如何交汇?第二,交汇后的路线是否足够应对灾难性的气候变化?

翻译: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