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仍存在较大分歧。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过去二十年的谈判经验判断,此次会议的结果仍将只是为了迎合各方的基本诉求而勉强达成一份协议,进而导致即将在此基础上达成的巴黎协议缺乏应有的约束力,继而使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得到有效的应对。
法国外交部长洛朗·法比尤斯将担任巴黎峰会的主席。为避免像此前峰会那样把所有难题都拖到大会最后一刻,他希望各方能在11月30日巴黎峰会召开前就达成协议。
然而,富裕国家并未就2015到2020年期间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帮助贫穷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作出明确表态。因此,目前要弥合双方之间的信任鸿沟难度仍然很大。巴黎协议预计将在2020年以后生效。
中国气候变化首席谈判代表苏伟在波恩会议开幕当天指出,巴黎峰会的结果充其量不过是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上“多走了一步”而已。同时,他还强调,各方需消除目标与行动之间的差距。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去年所做的计算,各国政府的减排承诺与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减排目标之间尚存在40%的差距。而我们与这个目标之间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
为达成共识,各方谈判代表开始围绕长达90页的协议草案展开讨论。同时,法比尤斯还提出了巴黎峰会取得成功的四大要素:
-
· 一项得到各国一致认可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
· 国家自定贡献预案(INDCs),也就是各国将采取的减排措施;
-
· 金融、科技和能力建设;
-
· 非国家行为主体所扮演的角色和做出的贡献。
但一方面,印度不可能接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另一方面,富裕国家也不愿被迫就金融、科技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做出承诺。因此,要想双方达成共识,与会谈判代表还需付出极大的努力。
气候行动网络等绿色环保组织一再要求发达国家兑现之前做出的有关气候资金的承诺,并要求其提供一份资金援助路线图,详细描述在2015到2020年期间如何实现每年资助1000亿美元的目标。科学家发出警告,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气候事件愈加频繁,程度日益严重。目前印度遭受的酷热天气就是一例。因此,各国迫切需要达成一项更加具有雄心的协议。
在全球减排力度遭受各界质疑的同时,世界各国地方政府和私营企业加大减排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的举动却成为一大亮点。从38个国家提交至联合国的减排报告来看,这些措施多数都已写入各国的气候治理计划。
国家目标
联合国气候部门指出,通过近期在巴黎举行的商业峰会可以看出,“全球非国家行为主体不仅已经开始采取气候行动,而且还联合起来支持各方达成一项强有力的气候变化协议”。
在今天的波恩会议上,与会代表收到了一份由英国格兰瑟姆研究所及全球立法组织所做的研究报告。据该报告显示,各国目前的减排目标可以使全球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四分之三。
仍然存在的几大问题是:企业和各国政府能在多大程度上加大减排力度,以及他们会为碳排放权付出怎样的代价;还是说他们会选择安逸地无所作为,任由未来几十年世界沿着碳密集型增长的轨迹发展下去。
原文发表于中外对话子网站印度气候对话,阅读原文请点击这里。
翻译: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