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财政高官现身利马,参加在此举行的世界银行年会,而巴黎气候峰会也即将在两个月内召开。因此,富裕国家和开发银行需尽快发布新的财政宣言,保证气候融资达到先前许诺的1000亿目标。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与会各国达成协议,2020年前将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而各国在上个月底的纽约联合国气候周期间所作出的进一步承诺显示,目前已经完成了过半的目标任务。事实上,经合组织与气候政策行动组织昨天在利马发布的联合报告指出,目前各方“筹措”的气候融资已达620亿美元。然而,“公”“私”融资渠道的定义不同或许会让这个融资缺口比想象中的还要大。以下我将就这个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面对这一资金缺口,发达国家和多边银行不仅将承受更大的筹资压力,还要就如何进行融资给出更加清晰的答案。联合国气候周恰好与联合国大会同期举行,同时也见证了几个重大融资承诺的诞生。
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çois Hollande)许诺,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完成低碳经济转型,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法国将增加20亿欧元(约合143亿元)的气候融资额,在2020年达到每年50亿欧元。
今年五月,德国宣布,其气候融资额将增加一倍,争取在2020年达到40亿欧元。英国也紧随其后,宣布从其2016-2021年援助预算中拨款58亿英镑(约合564亿人民币),将气候融资水平提升50%。
一些多边发展银行也都相继宣布了增资计划。亚洲开发银行承诺其气候融资将增加一倍,在2020年之前从目前的每年30亿美元增加60亿美元。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则宣布在接下来五年内提供180亿美元的绿色融资。以上举措都让发达国家距离实现2020年之前的千亿美元气候融资目标更近了一步。
过去,外界对于千亿计划的描述总是语焉不详,围绕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也展开了许多讨论。世界资源研究所进行了一系列的情景研究,计算了为了实现承诺目标可能涉及的不同资金来源。
如果上文提到的资源只包括发达国家的公共拨款、优惠贷款以及他们通过多边发展银行提供的帮扶,那么这1000亿美元的目标落实起来困难就非常大了。所以,各国开始考虑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将公共资本所带动的私有资本投资计算在内,共同实现1000亿美元气候融资目标。
比如,当法国在布基纳法索援建了一家太阳能发电厂时,其中不仅公众拨款和优惠贷款应算作气候融资,同时,其所带动的私有资本投入也应算作气候融资。为此,世界资源研究所制定了一套计算具体资金流向的框架规则。然而,即便有私人资本的参与,要想完成千亿目标,还是需要增加额外的公众资本投入。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温和”模型显示,发达国家大致还需要投入100亿到140亿美元,而多边发展银行则需要投入大约90亿到130亿美元。
发达国家要求气候政策行动组织和经合组织对千亿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并将于本周在利马举行的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上公布调查结果。人们也希望世界银行能就如何提高气候融资水平做出表示。各国财政部长也打算就如何通过绿色环保的方式在2020年实现千亿目标达成一致意见。
沧海一粟
尽管“千亿目标”证明发达国家会为贫穷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经济转型提供帮助,但是这个数额只是全面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一小部分。我们每年需要的资金总量高达几万亿美元。不仅如此,还需要各国政府和各个行业逐渐放弃高碳投资,转而进军更具弹性的低碳领域。
上个月晚些时候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进展。2014年11月中美两国就气候行动发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联合声明。在此基础上,两国又于上月发布新的联合声明。中方承诺将在南南合作中为发展中国家提供200亿元(约合31亿美元)的援助,帮助这些国家抗击气候变化。这个数额与某些发达国家所承诺金额不相上下。此外,中国同意严格限制其在国内外高碳领域的投资。如果中国能够严格履行这一承诺,无疑将会使那些威胁气候安全的部门和活动减少上万亿美元的投资。
“在劫难逃”
想在巴黎峰会上达成一份有力协议,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面对千亿美元目标所面临的资金缺口,就需要有更多的资金援助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开发银行)能够拿出新的援助计划。不仅如此,他们还需就如何削减高碳项目的扶持力度做出表态。只有将资金从化石燃料领域撤离,才能证明各行业及其投资者完成低碳转型的决心。这是个艰巨的任务。不过,上月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值得肯定的进展,这无疑将会帮助我们在巴黎峰会达成更有魄力的协议。
翻译:Est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