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去了一次新加坡,一落地就感受到这个国家的不同寻常,我想任何一个造访这里的人都会有同感。这个小巧、富裕、安定的城邦国家容纳了近600万人口,仅此一项就很了不起。要知道,新加坡周围都是一些贫穷而且并不安定的超大国家。
这是一个新兴的自由市场贸易与金融中心,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序,而且80%的国民都居住在公共住房中。
如果非要比较一番的话,那么新加坡就好像是鼎盛时期的威尼斯。香港和卢森堡则与之不同,尽管面积近似,但是这两个地方背后却都有更大的政治实体提供庇护。新加坡的气候更是特殊,没有哪个国家像它一样既温暖又潮湿。
然而在光鲜的外表之下,新加坡面对的却是与其国家大小不相匹配的气候变化困境。
尽管新加坡具有完善的海防计划,甚至还配备了全球最领先的水资源管理系统,然而这一切也无法保证新加坡可以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除非全球各国能够采取比巴黎气候协定更快速、更深入的减排计划,否则长期海平面上升可能会超过5米,甚至更多。
作为一个独立的低海拔岛国,新加坡根本不可能承受得了如此极端的海平面上升。该国主要人口密集城区海拔大概也只有15米左右,剩余三分之一国土的平均海拔甚至只有5米。即便有昂贵的保护措施护驾,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后果还是难以估量。
按目前预测,上述海平面极端上升的情况很可能出现在两三百年之后。但没有哪个国家敢掉以轻心,因为基本的国家安全问题可不只是经济投资。
新加坡的国家安全预算占其GDP总量的近6%,这也说明新加坡非常重视本国独立,已经做好准备要为之付出代价。气候变化对于新加坡来说是一个事关国家存亡的重大问题。
事实上,新加坡已经开始做出回应。高度复杂的城市管理机构已经准备直接出手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影响,比如强化海防来应对最近的海平面上升问题。
通过提高用水效率和雨水储存,新加坡有望安全度过有可能发生的长时间干旱和暴雨天气。
政府还推出了许多创新举措,比如改善住房条件和提高荫蔽面积。这样一来,即便温度上升,城市居住适宜度也不受影响。
健全的医保系统能够有效应对传染性疾病的爆发,同时可以在极端热浪天气出现的时为老年人和弱势群体提供救助。
从各个方面来看,新加坡都算是热带国家,甚至是许多温带国家的典范。
然而,新加坡的主要威胁其实还是在海外。为了防止海平面出现极端上升,就必须在2020年左右大幅提升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承诺。
气候外交的逻辑就在于,要想鼓励其他国家做出更多努力,自己首先要在减排方面采取更快的行动。但是新加坡减排的局限在于,其国土面积太小,限制了该国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可能性。
其实新加坡可以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近邻国家,共建区域可再生能源网络。
但是,这个方案会引发安全担忧和政治壁垒,而且在落实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外交斡旋和关系建设。
新加坡降水充足,完全可以确保本国供水安全,但是粮食供应仍有90%依赖进口。
即便是最具雄心的本地粮食增产壮举,也无法改变这样的现实。
新加坡仍然依赖国际粮食市场来满足本国需求。
但是2008到2009年的全球危机证明, 在气候与经济的多重压力之下,国际粮食体系也可能崩溃。而且未来几十年,这样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新加坡的应对能力还取决于其持续保持经济繁荣的能力,因为这将直接影响新加坡国内气候变化适应性设施的投入。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其作为国际最大货运集装箱港口,以及作为中欧航运枢纽的地位。
讽刺的是,气候变化导致北冰洋冰面融化,途径北部海域抵达欧洲的航线距离反而缩短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加坡的国际港口霸主地位。
为此,新加坡还专门加入了北极理事会,希望借此监督其对新加坡经济的威胁。
即便是没有新航线的威胁,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也会加快亚欧大陆铁路建设。相比于传统航运,欧亚铁路运输显然更快捷,也更安全。
新加坡的其他几个出口创汇点还包括石油化工、金融和保险。而石油化工行业必须尽快做出改变,以适应现在日益走低甚至趋零的碳排放趋势。G20金融稳定委员会早已明确指出了气候变化对金融和保险行业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所以,新加坡必须尽快针对这样的新情况调整自己的经济发展计划,利用好绿色金融与低碳化工带来的市场利好。
就像欧洲现在的处境一样,新加坡不可能在邻国危机中独善其身。如果马来西亚或者印度尼西亚,甚至是整个东南亚地区不能很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那么无论是发生自然灾害还是社会动荡,新加坡都会成为难民逃散的主要目的地。所以,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新加坡的邻国也需要采取强硬措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富裕、独特又不同寻常的新加坡,反而成了全球气候变化危机的缩影。
如果不展开国际和区域合作,无论这个城市国家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在气候变化到来之际保证自己的安全和繁荣。
极端气候变化的后果非常严重,没有所谓的“高墙”可以阻止这场灾难。
所以我们不仅要进行更多的硬件投资,同时也应该展开深入外交和国际合作,以此应对气候风险和诸多不可避免的后果。
这可能就需要我们与一些在其他领域存在严重甚至是根本分歧和争端的国家进行合作,这一点新加坡也非常清楚。但是我们总不能等到“世界大同”了才来解决气候危机。我们必须面对眼下的这个现实世界,积极解决问题。
这才是气候变化带来的真正难题。
翻译:Est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