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六岁那年读到了20世纪最重要的一部小说。肯定你们已经猜到了,这本书就是《蝾螈战争》——它讲述了人类发现并利用一种高智商的大型海洋蝾螈的故事。
剧透:故事的结尾并非皆大欢喜。人类养殖蝾螈后出售,并将它们聚集在水下工厂里劳动,用来创造财富、填海造陆——直到蝾螈学会了政治,决定它们其实应该将地球大部分陆地变成浅滩和海岸,这样蝾螈自己就可以繁衍生息了。
最后,各国组织召开全球会议,共同商议控制蝾螈的方案。对于各国来说,蝾螈既是需要被严密保护的经济资产,又是对人类生命和地球世界的现实威胁。因而会议始终无法达成共识。而在这时,威尼斯沉没的消息传来,会议被迫终止。听众将电台调至蝾螈的广播频道,正在播放的是歌剧。然后:
“各位听众,各位听众,我们现在转向意大利的威尼斯地区。”
他们听到的,只有巨大黑暗的涡流的声音,似是洪水滔天。
《蝾螈战争》的作者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撰写此书的时候,是想以寓言的形式讽刺世界对于法西斯主义的失察。但是,通过加入地球危机背景下人类对于资源的依赖、海平面上升、威尼斯沉没以及集体行动造成的混乱等元素,卡雷尔·恰佩克的作品也可以视为是一本有关气候变化的小说——撰写于所有人都还不知道气候变化为何物之时。即使在我们对于气候变化有了了解、开始谈论并有些担忧的今天,这本书仍然是为数不多的有关气候变化的作品之一。
当代艺术与小说中鲜少涉及气候灾难这点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阿米塔夫·高希在其所著的另外一部重要作品《大错乱》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着重探讨。除了气候问题之外,这本书还讲述了很多其他问题。它在当今时代(所谓“人类世”的早期)文化生活的领域内游览,每到一处都会停下来提出这样的发问:我们正在破坏自己的气候和栖息地,但为什么我们对如此紧迫的问题熟视无睹?
在这本仅有200多页的书中,高希探讨了现代思想和虚构文学创作的习惯和弱点,接着从历史的全新角度研究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与能源之间的联系。他对我们何以落到如此地步——夹在以碳为基础的增长方式和与气候密切相关的生存前景中间——提出了极具争议性的观点,并揭示了我们何以陷入大错乱当中,而无法正视我们确知将要到来的未来。
洪水到来之前
如果你不知道将要到来的是什么(如果你自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居住在装有空调的洞穴中),高希在书中对于我们面临的威胁进行了简要的陈述。其实就是简单的一句话:有史以来气温最高的一年是2015年。不过他的论述角度十分独特:他研究了如果海水温度上升导致阿拉伯海发生飓风,那么孟买将面临怎样的命运。简短的回答就是,跟蝾螈战争里的场面差不多。
高希调查了梵蒂冈、美国军方、互联网,到处搜寻大错乱的迹象——以及希望的迹象。但他最终总会回到虚构文学创作的问题上来,因为这是他的专业领域,也因为虚构文学被视为是重要且具有创造力的人类追求。《大错乱》对这种虚构进行了拷问。“严肃小说”竟然一直最不愿意面对人类最严重的问题。
西方小说漫长的中产阶级转型使其专注于个人、他们身边的环境以及他们内在的生活,因而无法描述危险诡异并且具有全面影响的气候事件。确实有一些例外:芭芭拉·金索沃尔的《飞翔行为》、伊万·麦克尤恩的《追日》以及其他一些被归为科幻小说的作品。
“这就是‘现实主义’小说的讽刺之处:它描绘现实的姿态其实是对真实事物的掩盖。”气候变化或许会出现在小说人物的社会环境中——正如其出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一样——但气候灾难永远不会出现在小说人物的世界里。这几乎是一种否定主义。这种否定主义跟保守主义顽固分子和大型石油利益群体所持的否定主义不同——他们至少积极地否认世界发生了任何变化。文学世界的否定主义是被动的:它从根本上拒绝谈论气候变化这件事。
对于其他问题我们同样满腔愤怒。比如在美术领域,一幅画作本身表达得越少,人们就越有可能给它加上说明文字,告诉欣赏者这幅画作表达着某种意思。但是在高希看来,蓄谋已久的翻盘场面实际上可能是一种共谋。“是否存在这样的可能,即今日的文学艺术未来被人铭记,原因将不是它们大胆的创意,也不是它们对自由的推崇,反而是因为它们在大错乱中的共谋?”
人类世艺术
即便现实令人沮丧,高希仍保持着他的温和,尝试解释而不是争辩。《大错乱》是一本兼顾激情与细腻的作品。高希探索的广度难以言表——其结论的原创性更令人印象深刻。书中提出了一些重大的问题,比如艺术的目的是什么,艺术的历史是由何人撰写的,并且高希也带着我们探索到了确定的答案。但是要相信这些结论还是要奋起挑战,就是各位读者自己的选择了。
另外一些时候,读者可能会踌躇不前,而高希仍然随着自然的神秘牵引,与盖亚女神眉目传情。人类对于气候变化的意识觉醒似乎有着奇异的同步,他评论道,“这说明——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证明——非人类的力量是有能力直接影响人类思想的。”这句话真正的意思并非其字面所表示的那样。其真正的意思在于指出,将环境作为一种静止的资源、否认我们人类以外的任何自然世界中存在目的或者特权是一种错误(正如《蝾螈战争》中所描述的那样)。
既然本文是一篇书评,那么我就应该披露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见过阿米塔夫·高希本人,并曾到访过他位于果阿的家。关于那次晚餐,我记忆最为深刻的就是他温情脉脉而有意识地欣赏桌上的食物、欣赏窗外生长着这些食物的田园、欣赏给予我们这一餐的宝贵的生态秩序。这让我十分感动。那次用餐体验让我感觉很特别,让我感觉十分重要。
我们的社会充斥着各种自以为是的作品,而被明确归为不重要的作品却几乎没有。必须是极端细枝末节的东西,才会引起这样的问题:但是这东西重要吗?
《大错乱》的结论之一便是,在危机发生的时刻并非每件事都是重要的。作品本身引导着你走向这个结论,但要发现它还是需要自己的努力探索。的确,在危机发生的时刻,大概没有什么东西是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这本书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敢于提醒我们,不能过于轻易地承认某事的重要性。在政治中、媒体中、艺术中,“重要”这个词往往用来形容最不重要的东西。
某件事物是否可以轻易引起我们的愤怒或者让我们留下印象也不是衡量重要与否的标准。我们的大错乱正是因为我们不能分辨出什么东西是最为紧要的。在河畔举行的双年展上,刻意精雕细琢并且成本不菲的作品声称自己承载着重要的信息。所有人都紧贴向前,努力地找出这条重要的信息到底是什么。但我们没有听到那巨大的黑暗涡流的声音,听不到滔天的洪水正在向我们袭来。
英文原文刊载于连线网站。阿米塔夫·高希新作《大错乱》已于2016年7月12日出版发行。
翻译: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