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莫迪总理访华时,曾引用谚语“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并对中国悠久的好学传统赞赏有加。他指出,知识和借鉴也同样是印度至高无上的核心理念。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将于本周在北京开幕,中印两国应该将彼此视为合作和分享知识的伙伴,共同应对我们这个时代最紧迫的挑战。
两国在增长和减贫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中国已经连续30年保持快速增长,让7亿人民摆脱了贫困。2003年之后的十年间,印度的GDP平均增速保持在9%左右,已经超过中国成为世界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
但是,这些成就已经被高昂的环境成本和社会问题连累。比如收入不均:中国最富裕的1%家庭拥有全国财富的 三分之一 ,而在印度,这一数字则为 58%左右。让更多人享受到发展红利是一大关键。对中印来说,未来增长应重质胜于重量。
同时,汽车、发电站和工厂造成的空气污染每年在两国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都超过百万。能源密集型制造业、快速城镇化以及过高的能源和消费需求已经让两国成为世界排名第一和第三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近来,两国都已认识到化石燃料无法支撑他们未来的发展需求。
中国的 “十三五”规划(2016-2020)设定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包括摒弃污染工业,以及向资源密集度更低的消费方式转型。今年中国将在7个碳交易试点平台的基础上,正式启动全国碳交易体系,建成世界最大的排放交易机制。
印度继承圣雄甘地的遗志,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做出了庄严的气候承诺并制定了宏伟的目标。印度计划到2022年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达到1.75亿千瓦,并且近来光电的拍卖价格已经低于3卢比(4美分)/千瓦·时。这些都标志着未来太阳能发电的极大潜力。印度不仅正朝着巴黎协定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大步前进,而且还能比日程提前三年完成目标。
尽管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但两国经济都准备向高质量、高弹性和包容性的增长转型,而城镇化和能源则是决定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领域。
城镇化对两国经济都起着推动作用,但也让两国城市承受着巨大的成长烦恼。已经达到危险级别的空气污染给健康和GDP带来了严重负担,同时也提升了公民意识和行动。交通堵塞也成了中印城市面临的一大挑战,其成本分别占班加罗尔(印度第三大城市)和北京经济总量的5%和10%。中印两国都采取了优化城市发展的措施。中国的36个低碳试点城市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减碳目标,印度政府则通过“智能城市”计划大力完善城镇化进程。通过比较和相互影响,两国可以从彼此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最近,印度的一项城镇化研究利用夜晚灯光的卫星数据对各城市的城市形态与其经济增长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布局较为紧凑的印度城市在2002-2012的十年间获得了高于其他城市的经济增速。或许在中国也可以进行类似的研究,这样做至少可以分享一个经验:更好、更可持续的城市能够带来清晰而现实的发展机遇。
至于能源,中印都在可再生能源和能效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仍然严重依赖化石燃料。两国之间在技术开发和部署上也有充分的合作机会。比如,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太阳能都和风能设备制造厂,更是清洁能源投资的领头羊。印度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如果顺利实现,其体量将相当于2014年全世界太阳能装机的总和。
两国也都在减少化石燃料补贴 。中国开始进行内部核算,确定了9个需要改革的补贴项目。印度则取消了对柴油和煤油的限价并实施煤炭税,此项改革的一部分收入还汇入了清洁能源基金。中国可以在这方面吸取印度的经验。
两国在未来几年做出的决策将对地球命运和世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旦携手共进,中印两国必将对世界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英文原文首发于Devex网站
翻译: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