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谈判高度复杂,也许唯一简单的部分是至少所有矛盾和争论都会集中爆发。但在德国波恩召开的新一轮气候谈判上,却有太多的议论在发生在会场之外。
就在全球各国的外交使节齐聚一堂,试图为落实《巴黎协定》拟定一份“规则手册”的时候,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政府却给协定的前景罩上了一层乌云。
首先能看出变化的是美国代表团的人数,此次美方仅派7名代表参加波恩会谈,还不及越南代表团人数的一半,而德国此次则派出了大约50位代表参加会谈。
很多国家都在开幕词中要求美国不要退出《巴黎协定》,关于美国可能退出的话题也成为新闻发布会提问和大家闲聊时的焦点。据称,中国代表团已经对美方施压,指出美方退出《协定》将会严重影响两国的双边关系。
与此同时,印度能源部长皮约什·格亚尔在维也纳举行的联合国能源论坛上重申,“无论其他国家怎么样”,印度都不会退出《巴黎协定》。
格亚尔的讲话得到了广泛好评。“这展现了印度对于气候变化的决断力和领导力。他们推动了清洁能源革命兴起,以此为印度人民带来电力和工作机会”,全球资源研究所的保拉·卡瓦列罗说。
美国去留尚不明了
5月9日,美国政府宣布将推迟一项关于《巴黎协定》的决定,待5月下旬七国集团峰会后再行公布。乐观主义者认为这是个好兆头,如此一来其他六国领导人就有机会亲自游说总统特朗普。此外,特朗普将于5月24日会见教皇,而教皇本人也是气候行动的忠实拥趸。
但美国即便不退出,预计也将会削弱其国内的减排目标。当然,《协定》是否允许这么做尚未可知,关于《协定》4.11条:国家“可随时调整其现有的国家自主贡献,以加强其力度水平”的含义目前还存在争议。
摩洛哥外交部长萨拉赫丁·梅祖阿尔表示气候承诺是“不能撤回的”,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冯·斯林恩贝赫则更加谨慎:“我们真的得看看特朗普政府会得出怎样的决定,因为缔约方兑现承诺的方式可以是不同的,这一点很重要,必须牢记,”她说。
同时,《巴黎协定》起草者之一的劳伦斯·图比娅娜认为问题十分明确。她在推特上写道:“美国政府当然可以合法地下调自己的贡献目标,但不应该。”
另一方面,环保组织ClientEarth的律师乔纳森·丘奇在碳简报中提出,这种“对4.11条的解读过于宽松”,削弱目标可能会构成对《巴黎协定》的“违约”。
框架公约预算引发争议
明年的气候大会将讨论通过一份“规则手册”,而波恩会议正处于巴黎大会和明年会议的中间点。《巴黎协定》还有很多细节尚未敲定,因此需要这样一份操作手册。例如,第13条13款要求缔约各国“酌情为行动和支助的透明度通过通用的模式、程序和指南”,但并未就各国应上报哪些信息、何时上报、怎样上报的问题给出答案。
当前会议的目标是制订谈判草案大纲。
《巴黎协定》中被正式搁置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再次受到关注。例如,是统一制定一套“模式、程序和指南”,还是分别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制定一套?
但波恩大会上最重要的问题还是“渐进机制”的形式。各国提交的气候计划(即国家自主贡献)将会推动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革命前升高2.6-3.7摄氏度,无法达成将升温牢牢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并“努力将其缩小至1.5度”的目标。
各国应逐步提升自己的承诺,加大国家自主贡献的力度水平。这个渐进的过程将会以5年一次的“全球盘点”为基础,让各国有机会确定自己的发展位置。但盘点机制的细节目前还在协商中。第一次非正式盘点,也就是所谓的“促进对话”将于2018年举行,并将同时发布“规则书”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1.5度温控目标特别报告。
另一大问题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2018和2019年的预算制定。《框架公约》秘书处提出两年的预算为5900万欧元(约人民币4.5亿),涨幅为9.7%。但此前《框架公约》因提出取消其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资助而遭到了严厉批评。
然而,由于特朗普政府公开表示希望停止美国对气候融资的支持,《框架公约》在这一问题上可能别无选择。目前美国承担了《框架公约》约五分之一的预算。美国要想省下这笔会员费,不仅需要退出《巴黎协定》,还得退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幸目前这一问题还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翻译: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