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圆桌讨论:中欧联手能保《巴黎协定》薪火不灭吗?

随着美国的退出,中国和欧盟成为了推动全球实现减排目标的中坚力量。四位中国专家分享了他们对这对新盟友的看法。
中文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的24小时内,欧盟和中国的领导人共同承诺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向不发达国家提供气候援助,并推动低碳技术的发展。

尽管当前欧盟一些成员国减排力度不够,其他国家也在勉力维持其应对气候变化的势头,但基于双方共同的经济利益和环境现实考虑,中国专家表示看好中欧合作。

中国气候行动有其内在动因。

徐晋涛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副院长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也只能中国和欧洲合作推进了。国际贸易领域的谈判不会是中欧气候合作的障碍。在气候领域,中国的内在动力来自于国内环保减排的压力;而欧洲历来有环保积极的理念,很多欧洲国家非常绿色清洁。如果中国、印度等国排放量一直增长,其市场主体的相对竞争力会降低。因此,双方都有在气候领域合作的动力。”

没有美国的参与,气候行动的声势会有所减弱,但仍将继续。

邹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兼职教授

"中欧气候合作是必然的,也是一贯的,还会继续进行下去。巴黎协定的谈判成功,固然是中美合作的重要成果,中欧、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都功不可没、不可或缺,它是多边合作的产物。巴黎协定有190多个缔约方,绝大多数缔约方不会因美国退出而放弃巴黎协定,它们的贡献承诺是“国家自主决定”的,这个就是巴黎协定之生命力所在。美国缺席,音量音色会有缺失,但交响乐会继续演奏。"

中欧双方应加强各自国内的减排行动。

张海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商务部贸易与环境专家组成员

“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第二大、政治经济影响力最广的大国,美国的退出将出现领导力的真空;而当前欧盟受制于英国脱欧谈判和其它多重危机,在领导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心有余而力不足。种种因素,皆造成《巴黎协定》履约过程中面临的“领导力赤字”问题更加严重。”

“中国无力独自填补美国留下的真空,但可扮演粘合剂和协调者的角色,中国可以积极倡导欧盟和基础四国(巴西、南非、印度、中国)集体领导,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大与《巴黎协定》和《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对接程度,进一步推动南南气候合作,将美国特朗普政府消极的气候政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李硕,绿色和平组织东亚气候政策顾问  

“随着美国迅速退出巴黎协定,世界亟待其他国家来拿出更强的气候行动领导力。今天我们看到中国和欧盟正以实际行动肩负起新的领导使命。这充分显示了双方在特朗普时代开展合作的政治决心。不过,要真正主导全球气候外交,中欧双方还应加速各自国内的气候行动。超额完成各自的国际减排目标,进一步提高减排承诺将是双方发挥领导力的一个很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