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河流的水权分配是一个巨大的政治挑战。近代历史上曾经有过因为用水分歧而引发激烈冲突甚至军事行动的案例。如何在水资源分配和质量控制方面达成令各方都满意的协议,是各国面临的一大挑战。
共享伊犁河和额尔齐斯河的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就遇到了此类情况。中国科学院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目前伊犁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十分惊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利用率分别为36.2%和42.7%;而国际上公认的安全利用率上限为40%。
伊犁河流入哈萨克斯坦的水量中,源自中国的河水占了大头,比例为65%
供不应求的伊犁河
中哈两国在伊犁河开发利用中存在严峻竞争,但中国拥有该河水资源的比例较大,其境内径流量为每年157亿立方米(bcm),几乎是哈萨克斯坦境内径流量(84亿立方米)的两倍。 因此,如何公平地分配径流量对两国来说都是个难题。
中国认为它有权恰当利用其境内的河流资源,并且认为这也是公平的,因为哈萨克斯坦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已经对该河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比如卡普切盖水库的建设。
同许多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一样,农业仍然是哈萨克斯坦用水量最大的部门,占其总用水量的89%。而西欧和中欧地区的农业用水仅占总用水量的58%。
哈萨克斯坦立志要在2020年和2030年将自己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分别提高到3%和 30%。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发展水力发电。未来三年,该国计划建设几个小型水电项目,这些水电站位于哈萨克斯坦南部的江布尔州,这里毗邻亚洲最大的湖泊之一巴尔喀什湖。然而,发展水电事业对这一地区有限的水资源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哈萨克斯坦政府为了积极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而调整了政策。他们通过与国际捐助机构密切合作,对水资源管理方式进行了改革,重点解决不同行业的用水大户之间的关系。
哈萨克斯坦实施了以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基础的新的“绿色经济”战略,通过应用一些政策工具,比如“粮食-能源-气候”或西欧主流政策工具“水关系分析”,调整了水管理架构,将重点放在提高水效率上。
哈萨克斯坦的《外交政策概念文件(2014)》指出,哈萨克斯坦将“继续改善与周边国家在跨境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的法律框架,加强水安全……(但是)政策重点是节水”。
另外,在议会的听证会上,政府官员表示:“饮用水是国家层面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关键是高效利用。”
哈萨克斯坦的绿色经济计划除了向水务和农业部门提供大量国家补贴,还得到了国际捐助机构的技术支持,包括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等联合国机构、以及中亚区域环境中心。
2010年至2013年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向哈萨克斯坦政府提供了约15亿美元的水资源管理资金。欧盟也一直与哈萨克斯坦分享经验和政策。政府希望通过引进先进的抽取技术来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也将强化监管框架以减少水污染。
随着新的水资源管理计划的出台,哈萨克斯坦在水资源供应安全方面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 据哈萨克斯坦政府估计,到2030年,其农业、工业和城市用水每年可节水91亿立方米。
这一重大举措将降低哈萨克斯坦对国外水源的依赖,包括中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通过实施新的政策工具,哈萨克斯坦可在2030年之前每年减少45亿立方米的外来水需求。
对跨境水权分配张力的重新审视
哈萨克斯坦水资源政策转变的另一个潜在动机可能是为了缓解与中国潜在的紧张关系。
哈萨克斯坦在与中国的水务谈判中表现出了很大的灵活性。虽然两国一直在就水资源分配问题进行谈判,但中哈合作的重点已放在了经贸关系上。
由于哈萨克斯坦希望从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SREB)战略中获益,它已承诺要与中国保持战略伙伴关系。对于一个高度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出口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希望确保出口的持续性,并将其运输网络扩大到欧洲和其他中亚国家。
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的水资源共享经验表明,各国在面临水资源短缺时采取了不同的方式。 西欧国家目前的流域管理(比如莱茵河管理)正式协议是经过了数十年的谈判之后才达成的,但像哈萨克斯坦这样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却采取了不同的方式。
在一个如此具有挑战性的背景下,哈萨克斯坦的经验也表明,通过技术措施和政策完善可以取得很大的成效。
尽管如此,要想更好地利用伊犁河和额尔齐斯河这两条跨境河流,中哈两国需要加强合作,比如在保护巴尔喀什湖的问题上。巴尔喀什湖的水量减少及荒漠化问题引人关注,因为它既是重要的饮用水和灌溉用水来源也是重要的鱼类栖息地和生态系统,而它是依赖于伊犁水系的。还有一个问题是如何更好地控制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潜在风险,该战略旨在通过建设国家间铁路、其他基础设施以及贸易网络来贯通欧亚大陆。
如何减少此类大型项目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是中国和中亚国家共同面临的艰巨任务。
英文原文首发中外对子网站第三极
翻译:于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