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全球碳排放峰值何时到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指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在2017年再次攀升。中国碳排放趋势对全球气候至关重要。
中文
<p>2017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上升1.1%,达到创纪录的49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图片来源:<a href="https://pixabay.com/en/chemist-chemical-factory-industry-3836145/">ivabalk</a></p>

2017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上升1.1%,达到创纪录的49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图片来源:ivabalk

11月27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第9版《排放差距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展示了全球减排的严峻前景。《报告》指出,当前各国的国家自主减排承诺(NDC)不足以弥合到2030年实现气候目标的排放差距。

所谓“排放差距”,指的是实现气候目标所需的减排水平与各国减排承诺的预计水平之间的差距。报告指出,要实现全球升温2度以内的《巴黎协定》目标,各国NDC需要较现有水平提升三倍,而要实现1.5度目标,则需要提升5倍。

这一差距凸显了气候目标与现实之间的鸿沟。下周即将在波兰举行的第24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P24)将讨论弥合这一差距的机制。

全球碳排放再次上升

2017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没有任何“达峰“的迹象。事实上,全球碳排放在经过了三年的平稳表现之后,于这一年重新进入了“上升期”。

《报告》显示,在经过了2014、2015、2016年的停滞期后,2017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不包括土地利用变化)上升1.1%,达到创纪录的49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连续三年 (2014-2016) 的化石能源和工业碳排放零增长,曾为全球气候变化观察者带来乐观信号——当时的舆论分析,温室气体排放正在与经济增长脱钩,全球碳排放距离达峰不远了。然而,2017年的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全球碳排放尚未达到峰值。《报告》指出:“2017年的排放上升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之前三年的排放趋缓是否主要由短期的经济因素所推动的。”

《报告》认为,为了使得全球升温能够以最少代价控制在2度以内,203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需要比现在减少四分之一。如果要实现1.5度的目标,则要比现在减少55%。 这意味着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应该尽快见顶并开始下降,但现实情况与报告提出的愿景大相径庭。  

中国碳排放何时达峰?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每年碳排放约占全球碳排放的四分之一。中国的碳排放何时达到峰值,对全球弥合排放差距至关重要。

2014年中国首次提出“计划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当时,中国的煤炭消费已经出现了达峰迹象。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煤炭消费趋势将显著影响中国碳排放达峰前景。有专家判断,中国煤炭消费可能在2013年已经提早达到峰值,中国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也将逐渐脱钩。然而, 随着2017年中国煤炭消费终止下行趋势(当年增长0.4%),中国的“达峰之路”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关于中国碳排放何时达峰的讨论也变得热烈。

多种可能

由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关大博教授和孟靖发表的文章代表了对中国碳排放达峰的较为乐观的预期。文章指出,中国的碳排放在经历了2013年的高点后,从2014到2016年逐年下降,之后将处于小幅波动期。

关大博和孟靖认为,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速放缓有利于减排,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工业结构转变以及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比重的下降。 此外,能源强度(单位GDP能源消费量)和排放强度(单位GDP 碳排放量)的下降也是一个驱动因素。作者认为,如果正在进行中的工业和能源体系转型继续下去,碳排放的下降趋势将很可能持续。

大部分中国专家则认为中国仍未达峰,中国碳排放的达峰年份应该在2020-2025年之间。 当前中国碳排放增速趋缓甚至出现小幅下降, 是一种典型的“峰值前”特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认为,中国能源活动的碳排放可以在2025年之前,甚至更早(如在2020—2022年)实现排放峰值。其团队通过模型分析,认为中国的高耗能工业很可能在十三五期间(2016-2020)实现产量峰值,之后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将明显放慢。 考虑可再生能源、核电、天然气的发展以及技术进步,中国在2020年到2023年之间实现排放峰值的可能性很高。

尽管中国近年煤炭消费出现了下降,但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L)团队在论文《中国煤炭消费的短期趋势中指出,中国正在兴起的一些“低耗能、高耗电”行业所产生的巨大电力需求,将无法完全靠除煤炭之外的其他能源来满足。这些行业包括轻工业、商业办公及居民住宅等。高耗能行业放缓所节省的煤炭消费,将会被这些行业高涨的电力需求所抵消。该团队认为,中国的煤炭消费并没有达峰,增长将起码持续到2020年。

关注2018

2018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的煤炭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均出现反弹,似乎印证了LBL的一部分观点。煤炭消费的增长主要来自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而来自电力消费的超预期增长尤为引人注目——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9%,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创6年来新高。来自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的增长均贡献了不小的增幅。

但关大博对中国碳达峰前景仍持乐观态度,他认为中国2013年碳排放量是一个高点,但不是永久峰值:“中国碳排放近期会出现一个波动变化的过程。”他同时指出,2017年和 2018年的碳排放上升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正常运行情况,如果对2018年的碳排放进行估算,排放量与2013年的排放量相当。

姜克隽也认为,“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转型,碳排放向上反弹的动力非常不足。”他表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可再生能源的继续发展将会持续降低能源强度,这些因素将促使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早日达峰,并为世界碳排放达峰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