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扎瓦奇
泰国一直都是美国的战略盟友,最初是冷战时期东南亚地区的堡垒,后来又变成“反恐战争”伙伴。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其对泰国的影响也不断增强,其中包括通过支持多个关键基础设施项目而施加的影响,如被重启的在泰南修建克拉地峡运河的计划,该运河长135公里,预计造价280亿美元,能将印度洋与太平洋连通起来。本书对1945-2014年的泰国外交政策进行了全面研究,本杰明·扎瓦奇采访了包括泰国前总理他信在内的很多精英人物,为我们认识这个快速变化的地区打开了一扇窗户,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地缘政治意义进行了深入阐释。
黛博拉·布罗蒂加姆
今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在中国举行。因此,读一读(或者重读一下)黛博拉·布罗蒂加姆这本开拓性的著作是非常应景的。从人道主义援助到优惠贷款,该书阐述了中国与非洲从毛泽东时代开始饱受争议但鲜为人知的关系。这本书的杰出之处在于作者采用的是从中非双方历尽辛劳收集的第一手实证资料。关于中国在非洲的作用有很多广泛流传但充满偏见的报道,从“资源掠夺”到助长腐败等,布罗蒂加姆对此一一加以揭穿。该书出版于10多年前,但作者仍通过中非研究项目 和“中国在非洲”博客继续从事和分享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些内容也是非常值得推荐的。
《启动》
保罗·霍肯主编
三年前,来自各个领域的100位科学家聚集到一起进行了一次伟大的实验:通过探索、建模和比较,找出抵抗气候变化最有效的方案。实验的结果就是这本《启动》,本书编辑精良、通俗易懂,罗列了80个目前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从屋顶太阳能到林牧复合(将林业与放牧结合),再到不那么显眼的女童教育,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应对这个时代最大挑战的最全面的计划。
《复眼人》
吴明益著
这本科幻小说讲述了一个缓慢升级的生态灾难故事。太平洋岛屿上的少年阿特烈被海啸卷入海中,随着垃圾一起漂流到到台湾岛东海岸。受海啸影响,大量的垃圾形成一个漩涡,时刻威胁着宝岛的安全。阿特烈和学者爱丽丝·史一起,为拯救美丽的家园而努力。随着我们的新网站——中外对话海洋的建立以及海洋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危机,这本小说具有了新的意义。
卡鲁姆·罗伯茨著
卡鲁姆·罗伯茨是约克大学海洋保护教授,也是BBC《蓝色星球》系列的顾问。本书对全球海洋现状进行了细致调查,描绘了一幅惊心动魄的毁灭景象。就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里,很多种鱼类数量减少99%,有些地方90%的珊瑚已经死亡。然而,似乎无人关注这些。如果你关注而且想要了解正在发生的情况,可以读读这本书。
《印度大雾霾》
西德哈斯·辛格 著
在今年德里和印度北部令人窒息的污染映衬下,中国显得绿意盎然、令人愉悦。西德哈斯·辛格的新书触及了印度灾难性空气质量问题的核心,将空气污染挑战与印度的发展路径、交通、能源需求、农业形态(以及明显加剧污染的烧茬)联系在一起,并指出印度政治与行政管理混乱导致该国无力解决这一公共卫生危机。
辛格呼吁制定总体政策,建立一个能够协调中央与邦政府之间关系,有政治影响力,能够推动变革的机构。印度也能从中国的经验中吸取教训。
《中国:极地大国》
安妮-玛丽·布雷迪著
在这本杰作中,安妮-玛丽·布雷迪剖析了中国在南北极的雄心,揭示了其地缘政治意义。中国在两极日益扩大的参与,是分析该国全球性崛起的一个良好视角。在广泛收集中文资料的基础上,她的研究表明中国的北极雄心背后有复杂的动因,从资源开采、渔业、获取新航路、全球地位与影响,到北极作为气候科学、空间与核计划以及军事等领域重要的发展基地。
气候变化使融冰加速,给极地带来了新的经济机遇,未来一年中外对话将密切关注中国和其他国家在此活动的环境影响。
《太阳能时代的黎明:全球变暖与恐惧的终结》
普勒姆·尚卡尔·杰哈
IPCC的最新警告粉碎了所有在气候变化面前继续我们舒适生活的幻想。很清楚,要想避免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就必须将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之内。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2030年之前将人为二氧化碳排放减半,并且到2055年实现零排放。
普勒姆·尚卡尔·杰哈在他的新书中令人信服地指出,只要有政治意志,现有技术是可以实现这个目标的。他呼吁广泛部署集中式太阳能热发电(可以代替煤和气),利用生物能气化的甲醇(能与交通燃料和石油化学品混合使用)。
上述两项技术可以实现从煤炭向低碳能源的无痛转型。适当的碳税(具体来说就是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征税)则正是加快推动全世界转型所需要的财政工具。
翻译: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