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青年应该引领亚洲气候变化运动

参与气候游行的年轻人愿意迎接气候行动的挑战, 龙菲菲写道。
中文

举着硕大的标语,喊着震天的口号,3月15日我和数百名香港的学生一起参加了格雷塔•通贝里的“为了未来的周五”学生游行。遮打花园公园的演讲结束后,学生们来到到香港添马舰政府综合大楼,呼吁采取全球行动抵御气候变化。据组织者说,共有来自125个国家的150多万人参加了这一活动。 

我直到前一天夜里才下定决心参加。这并不是因为我不重视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而是因为担心活动的效果。

我担心我们只是归咎于他人,而非主动承担起环境行动的责任。在继续敦促政府采取行动的同时,年轻一代也应该着手为他们树立榜样,只是游行是不够的。

虽然疑虑重重,我无比庆幸自己参加了这次活动。我参加的目的是希望气候变化在香港成为一个更受重视的议题。尽管依然任重道远,但我认为这次运动成功地提升了人们的意识。我们喊着口号经过金钟时,观光巴士上的乘客和行人的愕然表情依然历历在目。

关于气候变化的一课

在游行期间,我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眼前几乎都是国际学校的学生,这让我不禁奇怪为什么其他学校的学生寥寥无几。

起初,我认为与本地学校相比,国际学校课程中更多地融入了环境相关的学科。世界各地的国际学校使用的都是国际文凭课程,环境学科的内容完美地融入了其教学大纲。国际学校高中部专门设立了一门名为“环境系统与科学”的课程,学生在其它课程的学习中也能接触到环境问题。作为一名国际文凭学生,我本人就在化学课上了解了酸雨,在地理课上了解了气候变化移民,在生物课上了解了生态系统。

香港政府的 《中等教育课程指导》也将环境教育纳入其教学大纲。当地小学生要学会对环境“表示关切”并“养成关怀态度”。在中学,他们则要学会“理解”并“描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地学生早就被鼓励殷切关心环境问题,却几乎没人在此次气候变化游行中发表自己的意见。

看起来似乎所有学生都认识到了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但显然国际生更愿意付诸行动。

香港文化看重的是方便、实惠和舒适,因此为了保护环境而改变生活方式对一些人来说可能缺乏吸引力。而参加气候游行可能还会涉及缺课,会让家长失望。

鼓励更多学生投入到抵御气候变化的行动中来可能需要改变对待环境问题的态度。变革从来都不是在方便中产生的,这次也毫不例外。

放眼长远

令人震惊的是,如今的年轻人不得不向成年人“呛声”。确保环境得到保护应该是政府的责任,而非孩子们。

学生们或许缺乏决策上的经验,但我们是继承这个星球的下一代,因此我们对气候变化的意见应该得到认可和落实。鉴于很多长辈对可持续未来的建设漠不关心、毫无建树,年轻人似乎应该改变这一现状。

年轻人在历史上曾对引领变革发挥过显著作用,但正如美国的“为我们的生命游行”呼吁加强枪支管理那样,它成了学生对事关切身利益而又无力控制的问题表明立场的手段。

随着我们不断滑向气候灾难的深渊,年轻人们将继续带头呼吁采取气候行动。毕竟,为了我们的余生必须应对气候变化后果的还是年轻人。

 

翻译: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