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欧洲选举结果不会动摇其气候变化承诺

绿党可能丢掉了席位,但人们对气候行动的渴望依然坚定,贝琳达·夏裴写道。
中文
<p>随着保守党成为选举的大赢家,欧盟绿色新政的大力支持者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很可能再次当选欧盟委员会主席。图片来源:亚历山大·米凯利迪斯 /Alamy</p>

随着保守党成为选举的大赢家,欧盟绿色新政的大力支持者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很可能再次当选欧盟委员会主席。图片来源:亚历山大·米凯利迪斯 /Alamy

上周末欧洲举行了一场至关重要的选举,有4亿人参与了投票。

这场选举不仅将影响他们的未来,也将决定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式。尽管绿党在欧洲议会丢掉了一些席位,但气候行动可能仍将是气候领域公众最关注的问题。虽然欧盟的气候努力经常遭到怀疑和批评,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欧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对全球合作伙伴,尤其是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过去五年欧盟气候行动加快

自2019年上次选举以来,欧盟通过实施“欧洲绿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大大加快了气候行动。

欧盟的目标是到2050年成为第一个气候中和的大陆。此外,它提出了详细而雄心勃勃的“减碳55”(Fit for 55)一揽子计划,即到2030年排放量将较1990年的水平减少55%。今年早些时候,欧盟委员会提出了另一项到2040年减排90%的动议。一些欧盟成员国甚至设定了更高的目标。例如,德国力争到2045年实现碳中和,到2030年将至少减排65%。

为了应对俄乌冲突爆发后的能源危机,欧盟加倍注重发展可再生能源,将其作为能源安全的保障。作为“欧盟能源重振”(RePowerEU)计划的一部分,欧盟将其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从32%提高到2030年的至少42.5%,并力争到2040年实现电力行业净零排放。德国甚至将其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从65%提高到80%,并与其他22个成员国一起,继续致力于到2030年淘汰煤炭。

欧盟还对其关键减排工具之一的碳排放交易机制进行了新的改革,将逐步取消免费配额,并将涵盖领域从电力和工业扩大到航运、航空、建筑和运输行业的排放。

欧盟需要更加努力,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加快脱碳的使命中来。

由于这些承诺,2023年欧盟的排放量降至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目前的政策方向使欧盟2030年的排放量有望比1990年的水平减少51%,接近其55%的减排目标。其中,可再生能源贡献了2023年一半以上的减排量,同时化石燃料下降了8%。特别是自2015年《巴黎协定》签订以来,煤炭排放量减少了一半,而电力部门的排放量在过去五年中下降了20%。德国是电力部门排放量绝对值下降幅度最大的国家。  

欧盟还通过其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推动国际气候议程,目的是促进欧盟边境之外的绿色生产。尽管这项措施受到了批评,但它有望激励全球碳定价和低碳市场。随着外交和技术支持力度的加大,CBAM可以在推动工业脱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为包括中国在内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世界各国提供机会。

通往碳中和的崎岖之路

欧洲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仍然面临挑战。

公众接受度将是实现欧盟气候议程的关键。公众对欧盟绿色议程的抵制,例如过去几个月农民的抗议活动,有可能导致政策雄心停滞不前。《自然恢复法》(Nature Restoration Law)未被通过和强化减排目标被放弃就是明证。欧盟需要更加努力,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加快脱碳的使命中来。

欧盟仍然需要在加快绿色转型和确保供应链韧性和经济竞争力之间寻求平衡。关于欧洲在绿色技术方面依赖中国的担忧正在主导议程。要实现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增加两倍的全球目标,就必须加快推广可再生能源,但欧洲希望确保供应链稳定,并在绿色技术制造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在供应链上对中国的过渡依赖将影响欧洲大陆气候目标的顺利实施。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双方需要进行更加开放和建设性的接触。

新的欧盟机构将继续落实气候议程

新的欧洲议会和委员会将在塑造未来气候政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这对中国等全球合作伙伴具有重大影响。

新当选的议会进一步右倾,但这并不意味着气候政策会被搁置。右翼和民粹主义政党获得了强有力的选票,尤其是在较大的成员国德国、法国和奥地利,而绿党的损失最大。然而,即使绿党的支持率降低,欧洲的气候议程也可能会保持不变,因为气候影响仍然是选民关注的重要问题,德国南部保守派大本营遭遇的严重洪水就是明证。保守党是此次选举的最大赢家之一,也是欧盟绿色新政的支持者,这为未来五年保持气候政策的连续性铺平了道路,保守党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可能会连任。

在“冯德莱恩欧盟委员会2.0”的领导下,我们可以期待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会得以延续。过去五年表明,尽管疫情、以及欧洲及其他地区爆发的战争带来了重大挑战,冯德莱恩仍致力于实施她的旗舰倡议“绿色新政”。在紧张局势不断加剧的形势下,气候变化仍然是中欧之间为数不多的积极议程之一,但地缘政治和绿色技术竞争的加剧也日益蔓延到气候领域。冯德莱恩的去风险议程旨在为欧盟提供正确的工具,以加强其自主性,特别是在关键的绿色技术方面。双方必须妥善处理这些紧张局势,才能继续在气候变化领域展开有效接触。

对中国的意义

中欧之间若要开展有效的气候合作,至关重要的是要考虑欧盟气候行动的总体趋势,而不是孤立地关注个别挫折或挑战。欧盟雄心勃勃的目标和全面战略,如欧洲绿色新政和“减碳55”一揽子计划,都表明了其在重重挑战之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中国通过承认欧盟的努力,为欧盟树立了一个榜样,使其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中国的气候行动,包括对可再生能源的重大投资和碳中和长期目标。

展望未来,中欧应更加积极主动地处理彼此关切的问题。中国应寻求解决欧洲对绿色技术供应链韧性的担忧,而欧盟应寻求解决中国对新出台的政策工具(如CBAM)的担忧。欧盟严格的环境法规往往会形成全球标准,影响其境外的政策。随着中国继续加强自己的气候政策,与欧盟标准接轨可以促进贸易关系的顺利发展,并确保符合全球预期。

中国和欧盟都是全球气候战役的重要领军者。在地缘政治紧张和经济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双方在气候领域展开政治和技术层面的接触仍将至关重要。中欧都是通过多边论坛加速全球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随着美国政府可能发生更迭,这一点将变得更加重要。加强气候行动能使双方都受益,双方也可以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方面相互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