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中国在英发行首笔绿色主权债券,释放了哪些信号?

绿色主权债将吸引国际资金支持中国绿色转型,引领私营部门资金参与气候投融资,并增强国际气候合作。
中文
<p>江苏省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是中国首个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湿地公园。中国在伦敦发行的绿色主权债券可以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投资,支持此类项目。图片来源:Sipa US / Alamy</p>

江苏省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是中国首个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湿地公园。中国在伦敦发行的绿色主权债券可以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投资,支持此类项目。图片来源:Sipa US / Alamy

4月2日,中国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在英国伦敦发行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

这是今年1月第十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的系列成果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发行绿色主权债。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limate Bonds Initiative,简称CBI)中国区负责人谢文泓告诉对话地球,截至2024年,全球已有超过50个主权国家或司法辖区通过发行绿色主权债为支持本国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开展融资。中国首次发行绿色主权债是一个业内期待已久、令人欣喜的重要进展。

60亿元人民币

绿色主权债(Green Sovereign Bond)是指由政府发行、募集资金专门用于环保和绿色发展的债券。这类债券的资金通常投向可再生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建筑、生态保护等领域,以支持国家的绿色发展战略,并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参与可持续投资。

本次中国发行的绿色主权债规模为60亿元人民币。其中,3年期30亿元人民币,发行利率为1.88%;5年期30亿元人民币,发行利率为1.93%。

作为对比,2016年中国财政部曾经在伦敦发行3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一般主权债。谢文泓解释,虽然在主权债的基础上限定了绿色用途,但并不意味着绿色主权债的规模就会比一般主权债小。例如,德国曾同时发行相同规模的主权债和绿色主权债,各65亿欧元,为绿色标识是否在市场上可获得绿色负溢价提供了可观测的机会。 “不过,在确定发债规模时,需要考虑资金用途能撑起多大规模,也就是绿色资金需求的大小。”他说。

根据CBI 202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全球第一支绿色主权债由波兰在2016年发行,规模为8亿美元,期限5年。此后,欧洲的法国、德国、匈牙利等国以及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如智利、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也相继发行了此类债券。法国在2017年发行了75亿美元等值的22年期债券,且此后增发至295亿美元。埃及在2020年发行了7.5亿美元的5年期债券。

可以看出,与其他国家发行的绿色主权债相比,60亿元人民币规模不算特别大。中国银行伦敦研究中心总经理毛旭新告诉对话地球,中国首次发行绿色主权债,规模不太庞大是合理的,投资者认购比会比较高。根据新华社报道,虽然本次债券的发行利率低于香港二级市场同期限国债利率水平,但投资者认购踊跃,本次主权债的总申购金额为415.8亿元人民币,是发行金额的6.9倍。

中国银行伦敦分行ESG研究负责人张传捷指出,从中国的角度出发,在英国以人民币发行绿色主权债,不仅是为了满足国家绿色转型的融资的需求,还是一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手段。他介绍道,近年来全球绿色金融的发展被视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之一,而英国一直是重要阵地。

“从全球范围来看,英国是人民币外汇即期交易的主要境外市场,而新加坡和英国则是除中国香港外最重要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他说。

资金用途:重视气候适应与韧性

2月,财政部发布了《绿色主权债框架》,明确了募集资金的主要用途。根据该框架,主权债用于的绿色支出可包含直接项目投资、项目运营支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退税等形式。其中,绿色项目目录参考了中国已有的绿色债券目录,设定了清洁交通、可持续水资源与废水管理、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环境可持续管理及修复、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污染防治和资源循环利用六个主要类别。

two people transplant corals in the waters
2022年6月7日,工作人员在海南省分界洲岛海域移植珊瑚。“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是中国《绿色主权债框架》的募集资金用途之一。图片来源:Zhang Liyun / Xinhua / Alamy

“可能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包括风电和光伏发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似乎尚未纳入相关框架。”谢文泓注意到:“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大量生态保护和修复相关的项目已被纳入绿色债券框架。”他认为,这可能预示着借助财政手段和债券市场为气候适应与韧性相关项目融资的新趋势正在兴起。

CBI首席执行官肖恩•基德尼(Sean Kidney)告诉对话地球,《框架》最重要的是“满足了中国的分类标准,也就是《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的要求,这对于向市场传递正确信号至关重要。”

主权债、私人投资与国家战略

绿色转型是一个庞大的概念,其中单是最紧迫的气候与能源转型就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世界经济论坛最新报告显示,到2030年,全球年度气候融资需求预计将增至9万亿美元,并在2031年至2050年间每年超过10万亿美元。

奥纬咨询(Oliver Wyman)的一份报告显示,在2020-2060年,中国的绿色融资需求每年超过3.5万亿元;而按照当前融资政策,此期间预计每年提供2.4万亿元,仍存在1.1万亿元缺口。而且,公共财政为主、缺乏私人投资一直是一大痛点。

主权债由国家信用背书,风险较低,对私人投资者资产配置吸引力较高。因此,绿色主权债是一种很好的撬动私人资本投资于国家或地区绿色转型的方式。2019年《绿色债券欧洲投资者调查》的结果显示,投资者表示希望从主权发行人处购买到更多绿色债券。

除了吸引投资者购买,主权债还有示范作用,可以带动企业参与进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的一份工作论文显示,在一个国家首次发行绿色主权债券后,企业绿色债券的发行数量和规模都有显著增加。

该研究还发现,在气候政策较强的国家,绿色主权债的“带头效应”更加明显,也即绿色主权债与国家相关政策的一致性可以更好推动私营部门的绿色投资。

英杰华集团(Aviva)是英国最大的保险集团。其投资部门的主权ESG主管托马斯•迪兰(Thomas Dillon)在一场研讨会中表示,在对主权债做投资分析时,与国家战略相一致的绿色主权债对他更有吸引力。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转型路径倡议(Transition Pathway Initiative,简称TPI)中心是一家通过独立评估来分析企业、银行和主权债务发行人的低碳转型进展的学术机构。TPI中心政策研究员安东妮娜•谢尔(Antoninia Scheer) 告诉对话地球,要更好地推动私人投资者加入到气候投融资行动中来,可以考虑在设置投资框架和标准时考虑如何与国家战略保持一致。除上述的绿色债券项目目录以外,她还认为“如果在更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时能把投资计划纳入其中,也可以增强未来投资者的信心,推动更多私人气候投资。”

按照《巴黎协定》要求,各国应当于2025年2月提交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简称NDC目标),但目前大多数国家尚未提交,包括中国。对尚在编制最新NDC目标和相关气候规划的国家,现在或许是一个将相关的融资需求和投资规划纳入其中的时机。

国际合作

无论在哪里发行主权债,理论上国际投资者都可以购买。但是,毛旭新表示,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会得到国际投资者更多的关注:“中国在伦敦发行主权债券既有助于吸引国际投资者,也为伦敦金融城提供了丰富绿色金融产品的契机,这有利于进一步凸显其与华尔街的差异化特色。” 张传捷介绍,中国银行伦敦分行计划于2025年在伦敦发行新的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债券,并将以人民币和英镑两种货币计价。

基德尼告诉对话地球,各国通常在自己境内发行绿色主权债,在此之前没有其他国家专门在伦敦发行,中国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强调中英气候对话的绿色基础。一份近期的政府公告显示,今年英国将与中国重新开展正式的气候对话,邀请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访问伦敦,并首次将两国之间的气候变化会谈制度化。

彭博社此前报道认为,中国此次在伦敦发行绿色主权债是在“利用美国撤退的机会,考验国际投资者是否愿意将气候投资转向中国。”报道强调,这是一次展示中国在绿色领域领导力的行动,尤其是在美国在特朗普总统领导下的撤退期。

多位专家在与对话地球沟通时都提到了白宫易主的影响,并赞同这对中英、中欧的气候合作来说不失为一个“机遇”。能源转型委员会(Energy Transitions Commission)主席阿代尔•特纳(Adair Turner)更是对《金融时报》直言,中国、欧盟和英国应该就气候行动组成一个“除美国以外的世界”联盟。在此背景下,中国在英国试水首笔绿色主权债如果令人满意,有望带来更多的国际气候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