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2021:中国可以在新的一年选择建设“美丽世界”

美丽世界对我们而言并非遥不可及,这取决于我们作何选择,中国是否会推动世界走得更远更快?
中文
<p>法国东南部普罗旺斯地区莱斯梅斯镇的太阳能发电站。 图片来源:Helene Roche / Alamy</p>

法国东南部普罗旺斯地区莱斯梅斯镇的太阳能发电站。 图片来源:Helene Roche / Alamy

韧性是一种根本的人类内在特质。2020年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改变了人类社会,但我们不仅没有被压垮,反而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了一个“新常态”。也许,这种转变和随之而来的全人类“恍若重生”的感觉,正是习近平主席去年9月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一番话的寓意。他说:“[我们需要]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

2020年的经历告诉全球世界,当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时,我们有能力迅速做出改变。现在我们面临一个严峻的抉择:如果我们仍旧抱残守缺,那么2020年的恐怖经历就是人类未来苦难的写照。我们也可以选择直面挑战,果断结束人类与化石燃料之间的捆绑,从而实现一个“美丽世界”——一个建立在清洁能源基础上的、更加健康、有着大量就业机会的蓬勃发展的全球经济。政府为了经济复苏而投入的资源必须能够发出这一转型信号,从而进一步释放私人资金,并充分利用和推广人类已经掌握的先进技术。

我们正站在一个新起点,迎接人类历史上最具决定性的十年。我们需要在2030年之前史无前例地削减全球50%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最终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科学告诉我们,这是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之下所必须做到的。过去五年的势头让我们看到了一丝希望,但今后几年的发展至关重要。新冠危机改变了地球上所有人的生活方式,从危机中走出来的人类有一切理由采取必要的措施重建一个更好的经济。

在塑造自身命运的同时,中国在推动全球转型方面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在其制定“十四五”规划之际。现在的问题不是中国是否致力于低碳发展——中国明确提出了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而是在于其转型的速度和规模。根据清华大学的一项研究,中国大幅加速其脱碳步伐对于避免最严重的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十分必要。

当欧盟这样的老牌工业化经济体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时,它将经历一段50到70年的转型期。而中国需要在30至40年内完成这个转型。这完全在中国的能力范围内,而且有利于吸引国际投资,为中国企业提供机会和低碳发展途径。

2016年的时候还没有一个国家制定到2050年或更早实现净零(碳中和)的目标或政策,而现在已经有126个国家出台相应政策。这一势头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储能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的贡献。很显然,中国的政策激励措施推动这些产业走向规模化,这让系统性变革所需的技术具有了经济可行性。

90%

2020年,可再生能源仍占全球新增发电能力的90%。

过去五年间,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以空气污染、健康等社会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相关的国内政策设定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步调。2020年,尽管新冠疫情导致供应链中断,但可再生能源仍占全球新增发电能力的90%,其中包括占全球太阳能电池板产量60%的中国企业,这个成就造福了很多国家和人民。

中国有机会更快地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提前完成其2030年前达到排放峰值的目标。若是致力于此,无疑会释放国内智慧,激励全球脱碳,也连带提升中国的竞争力。


截止2019年,煤炭仍占中国能源结构的58%左右。中国若想走上最稳健的气候路径,就必须在2050年之前彻底淘汰煤炭。继续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存储能力一直是缺失的一环,但电池储能这个五年前还不存在可行性的技术如今已经处于转折点。通过投资和系统性政策推动储能技术的发展可以迅速克服可再生能源存在的间歇性短板,从而扩大其部署规模。可再生能源行业提供的就业密度是化石能源行业的三倍,且不会和煤炭一样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这一转型有可能大大减少贫困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中国的能源转型显然会影响全球对气候目标的追求。2021年11月,各国将齐聚一堂参加国际气候谈判—— 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届时,所有的目光都将集中在那些快速推动能源转型的国家上。中国的行动将鼓舞许多国家。不仅如此,中国还可以借助其在国际融资领域的优势,支持那些从经济危机中艰难恢复的较贫穷国家,帮助它们实现实现碳中和的能力。

目前中国是亚洲和非洲地区国家煤电的主要投资者。这些投资会让这些国家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套上污染性能源的枷锁,使它们背负自己无力承担的社会成本。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中国国际投资战略的转型,使其更忠实于中国国内低碳发展的框架,将会是一招“胜负手”。

美丽世界并非遥不可及,这取决于我们如何选择。但通往它的道路正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窄。中国是否会推动我们走得更远、更快?我希望答案是一个响亮的“是”。

翻译: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