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认识到低碳未来的重要性,在全球经济中都可以感受到其连锁反应。政府和企业在贸易、金融和生产规划上都做出了一致的决定。在这个关键性的时刻,我们需要做出新的战略决策,避免落入贸易保护主义本能的陷阱。我们必须理解全球化和强化合作所带来的益处,这个需要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这项反倾销关税对从中国进口的灯泡加收66%的额外税金。因为欧盟决定到2009年逐步淘汰非节能照明,取消这项关税似乎很合逻辑。如今,中国占据了世界节能灯泡产量的五分之四,去年的出口额为15亿美元。世界自然基金会指出,取消这项关税将帮助欧盟每年减排2,300万吨二氧化碳。
围绕反倾销关税的争吵是近来中欧贸易关系的主要内容。但是,从灯泡一案中可以看出,气候变化大大改变了这一争吵的方式。无论支持还是反对,更多是由欧盟方面的行为体提出的,而不是中国。德国西门子的分支——欧司朗公司主张提高关税,认为从中国的进口会造成欧盟千百人的失业;荷兰的飞利浦公司和另外两家照明设备制造商则支持取消反倾销关税,因为这将有助于扩大欧洲的高效照明市场。飞利浦大多数的节能灯泡都是在欧盟之外生产的,包括在中国。
随着经济的整合,牺牲进口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来满足生产者的竞争需要已经司空见惯。欧盟和中国等经济体都不得不面对艰难的交易。2005年8月,由于法国和意大利制造商的抗议,发生了所谓的“文胸贸易战”,超过50万件中国生产的毛衣、T恤和文胸被扣压。但在现实中,我们必须在全球一体化的供应链条和政治经济景观日益复杂的背景下进行公共政策选择。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就业、出口竞争力之间寻求平衡,将成为政府及其公民之间政治对话的核心内容。
围绕灯泡的讨论也表明,未来中国和欧盟面临着双赢的机会。如今,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性推动着一种新的工业革命。石油和天然气全球供应的吃紧也激励着新技术的发展和能效的提高。就连美国国家石油委员会也认为,未来二十五年预计的能源需求增长无法得到满足。
简而言之,高价、供应不稳、进口依赖和气候变化等因素都把人们的新思路引向一个低碳的未来。问题的核心在于必须启发人们思考这一转换潜在的经济和政治收益,而不是只考虑代价。
共同的挑战
欧盟是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而中国是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二者的合力无比巨大。这意味着一个前所未有的良机,它可以产生巨大的收益,有助于为我们所有人降低气候友好产品和服务的成本。
中国和欧盟在经济上早就密不可分了。欧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直接投资来源,投资额几乎是美国的三倍。在中国大部分的投资用于制造业(70%)和公用事业。中国也是欧盟最大的水泥、灰浆、石材以及钢铁进口来源。
未来二十五年,中欧两强还面临着能源和气候安全上的共同挑战。三年前,中国国内能源短缺推动中国石油进口需求,从而将国际能源价格抬高到20年的最高点。国际能源机构(IEA)估计,届时,双方的石油供应中有8%要靠进口。
因此,保障供应安全(以及维护产油地区的稳定),对于双方来说都很重要。中欧还必须处理气候变化的影响,包括水分胁迫、农业区的变动以及极端天气事件。这些影响可能会广泛作用于食品、水和人类安全等各个方面,其范围远远超出国家边界。
由于基础设施的老化以及基本需求的增长,一些电厂将被关闭,欧盟(实际上也包括美国)对新发电能力的需求水平和中国差不多。这意味着,在未来十年里,在碳捕获和储存等技术在商业上变得可行之前,中欧都必须避免把钱扔到被高碳项目里去。它们还制定了非常类似的能源政策,雄心勃勃地打算通过提高能效和采用可再生能源来加强供应安全。
获取收益
这些新挑战呼唤新的领导方式。正如欧洲委员会主席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所说,欧洲能够“带领世界走向一个新的,或者说……后工业的革命——朝向低碳经济的发展”。实际上,通过加强双边的能源和气候安全接触,欧盟和中国可以一起描绘迈向低碳经济的路径。这可以从以下三个领域的共同探索开始:
第一,中欧都急需气候友好技术,它传播迅速,并可以立即用于市场。将技术传播作为一个政策目标,并不意味着削减这一技术创新者和投资者的利益,而是用可以接受的价格——比如提高价格弹性,让最多的人获得气候技术。
中国和欧盟可以从美国的清洁空气法案中吸取重要经验,它帮助人们满足获得专利技术授权许可的要求。
第二,各国争相寻求彻底解决的新办法,这为中欧提供了探索技术合作新模式的真正机会。传统观点认为,通过专利保护,赋予技术创新者暂时的垄断收入,可以吸引更多的创新来实现公共政策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点,人们经常运用补贴、退税和直接研究等诱发机制。
为了实现能源和气候安全的目标,我们必须探索一切可能的选择。比如,政府和企业可以设立一项新的中欧气候技术奖励基金,激励发明创新,这和约瑟夫·利伯曼今年1月在美国参议院提出的概念是一致的。
第三,要鼓励朝向低碳未来的转化,必须消除在低碳、节能以及环境友好商品和服务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由于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的停滞不前,中国和欧盟可以带头进行低碳和节能产品的自由贸易。其他的选择对于加速这些转变也非常重要,如气候友好双边投资安排和相互承认,甚至是在低碳标准上的共同开发。
分享低碳的蛋糕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说法,未来二十五年,全世界的能源供应基础设施需要20万亿美元投资,其中单是中国就需要3.7万亿。为了避免把钱投入高碳项目,我们今天必须做出慎重的决定,以保证更加顺利地实现低碳未来。
我们面前摆着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一条路是老式的贸易,强调出口利益和为国家而奋斗;另一条路则利用全球化和相互依存提供的机会,寻求双赢的解决方式,这些方式不仅会带来国家经济上的收益,还能带来能源和气候安全的公共福祉。
如果要让第二条道路变得可行,关键一点就是保证中国在低碳的蛋糕上分到相当大的一块。这会激励中国在下一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在老式的产业下,这一点无法实现,因为既得利益者会要求国家的倾斜,在政治上也会更害怕中国的投资。
我们要利用全球化的巨大动力,推动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确保能源和气候安全。这需要在政府和产业最高的层次上做出战略决策。只有考虑到长远的国家利益,环境、规划、贸易、投资和科技等政府部门的政策才能在推动低碳未来中相互强化。
欧洲必须建立与中国的深入合作,只有对上述变化进行全面的政治描述,才能让公众支持这一合作。进步的政治和产业领导人的责任很清楚。他们必须开始引导讨论,塑造未来的外交政策。如果他们失败了,我们将眼睁睁地看着构建低碳和能源安全未来的努力毁在鼠目寸光的特殊利益集团手中。
本文首见于《今日世界》10月号,伦敦查达姆研究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