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中国与欧盟:能效的新视点

中国和欧盟都意识到能效政策的重要性,以保证供应安全,并帮助抵制全球变暖。然而,安东尼•弗罗加想知道,我们的良好意图是否都转化成了行动?
中文

气候变化和供应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强,引起的关注也越来越大。作为回应,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方式。我们必须及时做到这一点,因为能源的消费量之大已经史无前例,而有预测说到2030年,能源需求至少将增加40%。

2007年7月,美国国家石油委员会报告的结论说:“未来25年,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将增长50%到60%,这似乎是只依靠传统常规资源的全球供应无法满足的。这是个铁一般的事实。”这个结论引人注目,因为国家石油委员会的职能就是表达油气工业对美国能源安全的看法。《金融时报》将其形容为一个“全球能源工业史上决定性的时刻”。

这个预期中能源消费的增加,一部分是由于中国、印度和其他快速发展国家的增长,还有一部分是因为西欧和北美的能源消费水平居高不下。

能效展望

中国的能源消费在过去五年中增长显著,超过了预期的数字。2002年,国际能源机构预测的增长为3%到4%,但2005年实际增长了15%。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说,这么猛烈的增长都是不可持续的,能源需求的这种增长对国内和国际都有影响。2003年以来,全球石油消费增长的30%发生在中国(其中2006年为80%)。导致能源需求迅速增加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增多、国内基础设施的飞速建设、交通和个人能源利用的发展,以及节能措施的逐渐减少。

“中国的能效还很低,我们提高能效的任务十分艰巨。”中国最高经济计划机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江在2005年。中国的“十一五”计划着重强调能效问题,提出从2006年到2010年将经济中的能效提高20%(即单位GDP的煤当量从1.22吨减少到0.98吨),到2020年有望再增加20%。这些努力带来的不仅是能源和环境安全的改善,还有显著的经济收益。“十一五”计划中的能源计划既顾及了供应方面的问题(如改进煤炭开采技术、增加热电联产的利用,以及提高发电的能效水平),也照顾到了需求方面的问题(如为建筑物和设备制定能效标准)。

欧盟早就认识到了能效的重要性。2000年的能源供应绿皮书中提到:“如果欧盟不能扭转现有的能源消费趋势(能源和交通,特别在城市地区),将不得不严重依赖能源供应的进口,也难以实现《京都议定书》中的承诺。”从此,欧盟就开始进行大量立法来改进欧洲的能效。2006年,欧盟设定了一个目标,到2020年将能效提高20%。扣除在此期间经济活动的增加,届时能源消费总量将减少13%。欧洲委员会估计,如果这个计划得到全面实施,到2020年能源上的花费将减少大约1千亿欧元,而二氧化碳排放将减少7.8亿吨。欧盟的目标是到2020年减排20%的二氧化碳,单是上面一项就能实现目标的60%,如果能效和可再生能源的指标都达到的话,就能超越这个目标。

加强立法

尽管中国和欧盟都认识到了能效的地位,但其迅速有效的发展仍面临着诸多障碍。对双方来说,必要的政策和法规都已经到位,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是对现存的法规进行彻底的更换、执行和评价。这能使能源使用显著下降。与不采取任何措施相比,到2020年,中国可以节约油当量5.7亿吨,减排二氧化碳5.03亿吨;欧洲可以节约油当量0.37亿吨,减排二氧化碳4.56亿吨。

但是,法律的执行和实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能效可能在国家和地方政策中得到突出,但它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需要政府所有部门和层面行动起来。对中国来说,要加强立法,需要建立一个明确授权的独立的能源部和专门的节能机构。这需要有充足的人员、预算和投资。美国的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所作的分析指出,2003年,中国能源投资中用于资源保护目的的比例,只有1983年的三分之一。

能源部门对未来几十年中欧双方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的洞察十分重要。中国对能源可能的需求增长已经引起了媒体巨大的关注。但是,几乎没有人意识到,欧盟和美国对新发电能力的需求和中国一样巨大,这既因为现有电站即将关闭,欧洲和美国有预定的建设计划,也因为能源需求略有增长。这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合作机会,避免把资金投入到高碳高能耗项目,并且发展更具弹性和前瞻思维的战略。我们必须努力把能源政策从“预测和提供”型转向着重考虑供应安全和环境问题。

欧洲使用的很多商品都在中国制造,特别是电子产品。中欧应该合作为这些商品制定更高的能效标准,这会对双方都有利。但在某些情况下,欧盟认为中国的商品定价低于其真实价值,扭曲了市场,从而强行征收反倾销关税。最突出的例子就是节能灯泡。2007年8月,欧洲委员会提出,欧盟应该将中国灯泡的进口税延长一年。

联合动议

中国和欧盟已经确立了许多联合动议以帮助发挥能效的潜力。2003年,中欧制定了一项五年计划,加强在四个领域的合作:能源政策发展;能效;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关于能效的计划包括以下动议:标准和标识,高能耗产业,中小型锅炉以及提高中国节能的动力。2007年7月,欧盟通过欧洲投资银行设立了中国气候变化框架贷款。这项贷款面向能源部门,旨在通过可再生能源、加强能效和温室气体捕获与存储来帮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国际能源机构提出了一项严厉的警告,指出这个能源未来不仅不可持续,而且注定要失败。这不啻是一个警钟,催促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改变现有的能源供求政策。这个警告相继得到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和美国国家石油委员会的响应。

中国、欧盟,以及世界其他国家都必须把更有效地利用能源作为未来政策和行动的核心。全球和地区层次上的情况表明,现有的能源政策和技术如果能够得到广泛实施,可以显著地减少能源使用,改善供应安全,减少环境影响。

能源资源和能源消费商品市场是一个全球市场,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对能源安全问题采取全球化的解决方法。中欧之间现有的合作体现了这一点,但这个合作还需推进,特别在如下领域:消除能效商品的关税壁垒,联合研究和发展计划,联合生产标准,改进能力的动议,以及国际协定的达成。

 

安东尼•弗罗加特,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查达姆研究所)研究人员。

首页图片David G. Romero